在永泰大展村感受“恩荣予养”匾额背后的浓醇家风
-
福州新闻网10月26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张维璟 赵莹 翁宇民/文 陈暖/摄)今年9月起,福州晚报联合永泰县委宣传部、永泰县村保办、永泰县委文明办、永泰县广电局、永泰县文联、永泰县社科联、永泰县妇联,推出“美‘寨’永泰·庄寨家风家训展示活动”,为读者呈现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的庄寨文化之美。这一站记者将带领读者寻访一块“恩荣予养”匾额的由来,感受这块匾背后的浓醇家风及孝文化。
-
昇平庄远景。
在永泰大洋镇大展村,有两座相距不远、同属鄢氏的大庄寨。两百多年来,两座大庄寨在乡人眼中地位非同一般。除了建筑的规模、形制令人称羡之外,更重要的是这两所大宅还是一种孝道传承的文化象征,如今更成为了建筑版的亲情教育读本。
这两所大庄寨名为“荣寿庄”和“昇平庄”,分别立于相距不远的两座小山之上。走进大展村探寻与“荣寿庄”及“昇平庄”有关的历史,上年纪的老人会以一个总结性的句子“鲎山出孝子(在当地话中鲎音同孝)”,来开始它们的故事。
-
昇平庄内保存良好的对联。
鲎山孝子——亲情相系两庄寨
“荣寿庄”和“昇平庄”由祖孙两代人所建,分别坐落于两个形似“公鲎”与“母鲎”的山头,也被称为鲎山。两庄“祖孙寨”之间血脉相连,亲情相系。正应验了鲎山的谐音,这里的鄢氏一族非常注重孝道,尊老敬孝的家风已延续了两百多年。
荣寿庄又被称为洋尾旧寨,因它起建早,约于清乾隆45年(1780年)建成。昇平庄被称为洋尾新寨,大概在旧寨建成30年后的清嘉庆年间(1810年-1815年)建成。
荣寿庄的七代孙鄢振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荣寿庄的建寨者为鄢宗尹。宗尹公虽然出身乡村,却曾是太学生。据说他是个秉性严肃的人,重耕读、轻商贾,不喜与世俗随波逐流,对读书人殷勤相待、十分周到,和农民也常交谈晴雨对农事的利弊,唯独不爱结交经商的人,他认为“商贾之辈只巧妙用‘饮羊’(给羊灌水以增其重)之类的奸计来牟利,毫无忠厚之心。”因此,对商贾之事不屑一言一语。但秉性严肃的宗尹公显然是个好家长兼优秀的教育者,因为他培养出的子孙,不仅光大家业,绵延家声,在孝道方面还谱出了一段佳话,甚至得到了当时君王的首肯。而宗尹公本人,虽然自己建有荣寿庄,但到晚年却由长子及孙子接到了更新更大的宅子——昇平庄中侍奉终老。
-
鄢晨曦创作的国画《古寨逢春时》。
恩荣予养——皇帝准他不上班
昇平庄比荣寿庄规模更大,保存也较为完好。它有大小11个厅堂、365间房间。即便每日都换房间居住,也要一整年才能住过一轮。但昇平庄之闻名并不在于它规模宏大,最受鄢氏族人珍视及外来参观者关注的是昇平庄正厅高悬的一块书有“恩荣予养”的匾额。
这块匾的原版已毁于“文革”,后人为了传承家风、记述往事,重制了这块匾并高悬于厅堂正中最醒目处(见题图)。“恩荣予养”褒奖的是宗尹公之子鄢光椿。
鄢光椿于清乾隆戊申(1788年)科考中举,那年他30岁。科考一结束,鄢光椿即返回永泰家中奉养父母。待到吏部授他湖北蒿县县令之职时,他考虑到双亲年迈不便远行而辞拒官位。这相当于考上了国家公务员资格,却因为要照顾父母而不去报到。即便是在更重视个人自由和选择的现代,这依然是件咄咄怪事。
吏部催促再三,鄢光椿依旧没有动静,只能将此事上报朝廷。幸运的是,当时在位的乾隆是个少见的对生母千依百顺、极尽孝心的皇帝,他在五十岁时为老母亲祝寿还仿效前人“彩衣娱亲”——身穿彩衣,在母亲眼前蹈舞拜寿。大概是惺惺相惜,皇帝不但没有怪罪鄢光椿的怠工,还御笔一挥,赐了面“恩荣予养”匾额,准其在家尽孝。
鄢光椿也确实担得起“恩荣予养”的褒奖,在奉养双亲饮食起居等事上,他无微不至,事必躬亲。他的儿子鬯可建起昇平庄后,光椿不仅自己搬到了昇平庄,还将年迈的父母接到了新庄内,早晚亲侍。祖孙三代同居,四世同堂,其乐融融。
-
昇平庄内景。
孝悌传家——和睦家族故事多
孝悌是紧密相连的,对父母温柔敬爱的鄢光椿,对兄弟亦十分友爱。光椿公兄弟五人,他居长,其次序为:子腾、子奎、子骥、子翼。兄弟皆孝顺父母,兄弟之间也非常和睦。那个年代这样一大家子聚居一地,人口繁多,在愉悦和顺之外,也难免有一些摩擦龃龉。后人记述鄢光椿总能够用温和的方法从中调停,因此兄弟亲族都敬重他。当鄢光椿的幼弟子翼突然病危时,几个兄弟都同时赶到床前。族人记述中,长兄光椿公尤为悲痛,诚挚行礼,祈求上苍保佑弟弟转危为安。
不仅如此,年已82岁的鄢振礼说,两百多年来,荣寿庄和昇平庄从未出现过对老人弃养和不孝的事例,两座庄寨的子孙继承了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传统,奉养长辈尽心尽力,与同辈亲族相处保持一团和气。
由于宗尹公对读书人的敬重,儿孙们也都看重读书,仅昇平庄就出了举人1人,秀才3人,文庠生5人,武庠生6人,太学生9人。至现代,昇平庄又培养出了大学教授1人,厅级干部1人,硕士研究生1人,大学本科生25人,大专生12人。从医的有一家5人,从事文学艺术的有3人,担任中小学教师的更是多达十数人。
荣寿庄和昇平庄“尊老敬贤,重教兴学”的家风,还可上溯至麟阳鄢氏“勤奋耕读、诗礼传家、忠义为本、立身为国”的祖训。明朝永乐二年,麟阳鄢氏迁徙至樟(永泰),几经磨难,发展壮大,至今已613年。族人遵守祠规,在数百年间亦有不少感人故事。
六世祖鄢峻身为普通老百姓,明嘉靖42年倭寇入侵永泰,县衙兵败,鄢峻变卖家产,募勇士600多人,奋起抗倭,为了保卫家乡不受盗扰而舍生取义,堪称忠肝义胆;十五世祖鄢必兴在湖北任县令期间,清正廉洁,严惩奸恶,常脱下自己身上的衣服给穷人穿,却很少给家里寄钱,自己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常穿打补丁的衣服,钱多用于赈灾或济贫,成为子孙后辈一个廉洁奉公的榜样。
经历两百多年,荣寿庄与昇平庄均有不同程度损毁。但两庄后人自发捐资达数百万元,如今正将庄寨进行维修复原。昇平庄后人鄢晨曦受父亲对艺术爱好的影响,精于国画山水。他以祖宅为原型创作的《古寨逢春时》,今年获得了“八闽丹青奖”。他的画作上,荣寿庄、昇平庄依山傍田,风光宜人,还原了百年之前两座庄寨的风貌。
岁月流转,画外的浓醇家风与画里的清丽山水同样百年长存,流传至今。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