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各路名师评点“12个关键词读懂中国” 在于形成有机的关联

2017-06-08 07:06:56  来源:福州新闻网

  福州新闻网6月8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何珍 林铭)今年高考作文题中涉及的12个关键词本报经常报道,不少考生表示,该题材是大家平时生活中能经常接触到或看到、听到的事,这道题容易答。今年的作文题如何才能得高分?本报记者邀请我省语文专家及一线名师进行分析点评。

  “有机关联”

  是重要测试点

  点评人:陈日亮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福州一中特级教师

  这个题目出得非常好,贴近生活。话题除了“一带一路”可能远点,“长城”“大熊猫”可能老点,其他几乎都是学生身边出现的事物。

  我认为要想写好这篇作文必须把握两个关键点:把握准写作角度和使用好“关联”技巧。

  命题明确要求,是为了帮助来华留学生“读懂”中国,而不是一般的“了解”中国。其潜在前提是,他们到中国来也许带着疑问、不解、好奇,想考察、探究、证明,总之是可能还“不懂”中国。

  这一点意思只是潜藏在文中,但很重要,因此写什么、怎么写就要先考虑为什么写,写是为了帮他们“懂”,而不是无目的无对象地一味介绍和宣传,这个写的“角度”也就是针对性,不可不注意。

  那么构思时必须有个假想,即虚拟他们可能有什么不懂或特别需要弄懂的,在写的过程中就要有所侧重,有所分析,包括辨别、澄清可能存在的片面认识和误解,因为就算是国人,不是也可能对新生事物有“不懂”的吗?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可能与众不同,能够高出一筹。

  要做到有机关联,选好关键词很重要。这一篇作文的文体是以议论为主,说理的余地很大,光是广场舞和共享单车,就有很多话可说,但若生拼硬拽,体现不出有机关联,就很难得高分。有机关联,无疑是今年考题的一个重要测试点。

  用个人小感受

  写国家大话题

  点评人:王兆芳福州一中语文教研组组长

  今年的作文题,还是材料作文,要求考生用两三个关键词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这是个关于“国家”的大话题,体现了高考作文对国家意识的强调,对广大考生爱国主义的教育,是高瞻远瞩的、必要的。

  而从应试作文的角度讲,扣住了“国家大话题”,不等于作文就成功了、胜出了,还要考虑在“话题准确”“观点正确”的前提下如何写出自己的真切理解、独特看法,否则会落入千篇一律的写作误区。

  本次作文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被规定范围的大话题中,不人云亦云,不讲套话废话假话,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己对国家真实、切身的感受。

  当然,“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还是留下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痕迹:这是写给外国青年看的,不是写给中国青年看的,不是考生自娱自乐的,要尽量写出中外文化的区别点和融合处;是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的,是来沟通、交流的,不是来教训人的;是给同龄人看到,要尽量写出热情、真诚、阳光的味道。

【责任编辑:林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