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福清江阴港前世:七大古渡连海丝 海滨也有东街口
-
远眺江阴新港区。
福州新闻网5月5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刘琳 陈坚/文 杨勇/摄)诞生于21世纪初的福清江阴港,是世界上最年轻、潜力巨大的大型现代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开港没多久就迈入中国十佳集装箱港之列。熟悉江阴港今生的人有许多,了解其前世的人甚少。周二,记者来到了古老而又青春洋溢的江阴半岛,探寻江阴港的前世。
江阴半岛是神奇的所在,记者采访当地人,都能感受到他们豪气之余,都有着浓浓的文化自信。与我们一起做江阴海上丝路历史文化遗存调查的严曦老伯,做过江阴公社党办副主任、江阴镇副镇长,76岁了仍笔耕不辍,新近又写了一部介绍江阴历史文化的《玉屿情韵》。55岁的高玉平,做工程起家,说起江阴大小69座庙观滔滔不绝,缀连起来就是一部江阴宗教史。走进浔头村的琴江翁氏祠堂,与老人攀谈,满屋的老者说起翁承赞、朱熹、蔡襄、叶向高,聊起宋端宗、文天祥、刘克庄,就像说着自己家的事,因为这些名人或长住江阴或来过江阴,都融进了江阴半岛发展史。
因海上丝路而形成的乡都
江阴本是兴化湾中一孤岛,由8个岛屿组成。传说明武宗七年(1512年),正德皇帝下江南游此,适逢秋夜,月光如水,见江阴岛上玉石生辉,故取名“玉屿”。1971年在岛的西北角筑堤为路连接福清渔溪镇,1978年在岛的东北隅筑堤与柯屿及福清江镜镇相通,1995年在岛的西南侧又筑堤与福清新厝镇相接,江阴因此成为半岛。
江阴早在秦代即有人居住。西汉时仅田头村就居有姬、谢、唐、邓、尤、龚、郭七姓,浔头村居有周、石、蔡、穆、朱五姓。两晋时期又有多姓移居此地,如上田村即是西晋泰始四年由董、黄、方、严、陈五姓辟村,瓦窑厝村在东晋太元五年就先后有林、董、江三姓来此。
但江阴成为乡都是在海上丝绸之路最昌盛的唐宋元三朝,江阴各村多是在此时期形成。翁承赞的长子翁显度即是在五代迁入江阴,东坑底村是北宋时林氏所辟居,坝兜村是宋绍圣二年由谢、翁二姓所辟,柯屿村是由宋大观年间由漳州迁来的陈伯奎所辟,山下村是南宋绍兴二十一年由翁、王二姓携手相辟……
据江阴各姓族谱记载,不少村落因古渡口而形成。如东街坪村因东坪渡而形成,远在北齐天保五年(554年)因成为海上远洋货轮停泊与始发渡口而远近闻名。白沙村,唐时即建成青山渡,传说唐代仙人刘尊礼携妻挈子在此渡海,得名“仙渡”,繁荣盛久。陈塘村的石、詹、罗三姓,宋初在村北开辟大渡口与航道,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又兴建何山闸门和海堤,扩大渡口。蒋厝村的蒋氏曾开辟江阴著名的江水窑渡,家族也因此发展。
-
烟墩山下莆头渡。
繁华古渡引何仙姑下凡
高玉平说:“江阴古渡多,从唐活跃至清最有名的有七大渡口:西港之滨的郎官古渡、下渚古渡、渚头古渡,位于东港的南城头古渡、莆头古渡,南隅的壁头古渡、东南隅的岸头古渡。民国时期这里最著名的是壁头、沙塘、下渚、梨港、下垄、莆头七渡。这里的船既可南航至东南亚各国,还可东渡日本,这带来了江阴的繁华。”
让江阴人很自豪的是,古时江阴就有商业集市区东街口。东街口倚山朝海,因有名渡而形成商业闹市东街坪,客集物阜,商店酒肆林立,外地人来此经商开店者甚多,这也带来江阴姓氏的空前繁多。明隆庆年间重开海禁后,东街坪达到鼎盛,后毁于嘉靖年间倭乱,但至今还留有花汇埔等遗址。
在江阴西港有一个叫半片山的地方,旧时是有名的乌屿街,四面环海,商贾云集,南来北往的船只都要在这里停靠,补充给养,成为繁华的商业集市。传说有一天,八仙之一的何仙姑云游至此,见此地船帆连天,人来客往,顿生下凡之心,也想在此开个店。见旁边有座山土细如面,她挖了几筐土,吹了几口仙气,土立刻成了白面,她垒了个烤饼炉,正式在此开了家饼店,因手艺不错,生意十分好,乐得她流连忘返,日日取土做饼,直到把一座山挖到只剩了半边,才被吕洞宾喊回了天上。这虽然是传说,但江阴因古渡而繁华由此可见一斑。
高玉平有些自豪地说:“如果当年张择端也能来江阴住上一段时间,一定会画出一幅海上清明上河图。如果他现在来江阴,也能画一幅更精彩的图,因为我们有了江阴大港。”
江阴大港建于壁头古渡之上。第一位为壁头渡做诗的是南宋武略将军万孟素,他于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来到当时称作“赤壁”的壁头渡,挥笔写下《赤壁海光》:“浪游赤壁晚来秋,喜踏月色观海舟;娟娟凉月漾碧波,悠悠渔歌传海洲”。
-
忙碌的下垄港。
敢闯敢拼的江阴海丝世家
江阴镇大概也是中国最早拥有海商团队的区域之一,很早就出现拥有自己远洋船队的大海商。明隆庆元年(1567年)朝廷重开海禁,江阴的明宅、岸头、张厝等村富户都置有五至九艘远洋商船,对外贸易十分频繁。
目前有史料可查的是,明崇祯年间,江阴张厝村有位人称“张百万”的张姓大海商,一人拥有十多艘专跑日本、吕宋的远洋大船。因当时往返江阴的中外商船甚多,张百万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张厝村后的渡口旁,建起了高21米的七层石塔作导航用,此塔1924年被拆。
今天的老江阴人祖上都是海商,代代参与开辟海上丝路,形成了敢于冒险、敢于探索的家风,养成了踏惊涛骇浪如履平地的豪迈,这使今天江阴人家户户都有子弟参于开辟新海上丝路。在琴江翁氏祠堂,记者遇到翁美福老人,他的儿子闯荡了欧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他说:“海上的路也是人走出来的,我们江阴人爱做开路人。现在除了南极、北极外,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有我们江阴人,人人都做得很成功。”
高玉平就两个儿子,一个在南非,一个在阿根廷,都成为深受当地族裔敬重的成功者。他说:“我在南非的儿子现在开了商行,还承包了9家服装厂,与当地南非人、英国人、印度人都成了很好的商业合作伙伴。”
记者由此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江阴创下众多第一并不是巧合:1989年12月,第一个中外合资港务公司诞生在江阴下垄村;1990年3月,福建历史上第一个现代化海港——下垄港诞生,这也是福建省第一个利用华侨投资并以合资形式建设的千吨级集装箱码头;2002年12月福州历史上第一个大型集装箱海港——江阴港开港,可直接停靠当今世界上最大吨位的集装箱船舶……
-
江阴海岸禅寺。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