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土坯房” 住进“小洋楼”——闽清受灾群众搬迁见闻
新华社福州1月26日电题:搬出“土坯房” 住进“小洋楼”——福建闽清受灾群众搬迁见闻
新华社记者邰晓安
临近春节,福建迎来入冬后最寒冷的时节,白天气温低至不到10摄氏度,但在闽清坂东镇的河仁小区里,却完全是一片火热景象:小区早已挂满彩旗和红灯笼,搬家、洒扫、健身散步的居民往来穿梭,一个个洋溢着喜悦和兴奋。
2016年7月9日,台风“尼伯特”引发的特大洪灾重创福建闽清,全县三分之一人口受灾。彼时,河仁小区所在地还是一片农田,被大水冲毁。
说起那场灾难,47岁的汉子刘必光数度哽咽流泪。“水一下子下来,家里什么东西都被冲走了,当时感到十分绝望。”刘必光是闽清坂东镇坂西村人,汹涌的洪水将他家70多平方米的土坯房完全冲毁,一家人顿时没了栖息之所,只能投靠亲友暂时过渡。
“对于我们老人来说,失去房子就是失去了依靠。”洪水来临时,70岁的坂东村民刘久棋跑到邻居的混凝土楼房里才躲过一劫。但眼看着家园被毁,未来的生活怎么办?刘久棋一时不知所措。
闽清属于福州山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尼伯特”台风灾害中,闽清共有8672间房屋倒塌,1859户成为重建户,其中多数都是居住在土坯房屋里的群众。
洪灾过后,闽清重建的首要任务,便是让受灾的群众在春节前能够全部住上新房。根据灾后重建方案,这些重建户中,658户由政府统规统建、119户统规自建、1024户分散自建、58户发放购房补助。
按照重建方案,刘必光和刘久棋被列入统规统建。春节前夕,重建房屋陆续完工交房,他们在第一时间便搬进了河仁小区。该小区是闽清最大的统规统建点,占地面积44000多平方米,一共有8栋6层的套房和39栋3层的排屋。从2016年8月份开工,短短5个月时间,小区于2017年1月13日便建成陆续交到了受灾群众的手中。
刘久棋和刘必光家里人口多,都分到了214平方米的排屋。房子都带有简单装修,两家人又简单添置了一些家具、电器便入住了。
“我和老伴儿住一楼,儿子一家住楼上。”搬进新居,刘久棋满心欢喜,他带着记者楼上楼下、屋里屋外到处看。“楼梯旁边这个杂物间是用来放农具的。这个小区就挨着坂东镇区,上街或是下地都很方便。”
“在附近的小区买或者自己建一套这么大的房子,起码要六七十万元,我肯定负担不起。这里的重建房政府补贴完,我只掏了25万就住了进来。”刘久棋说着,顺手去厨房拿出一把青菜。“你看,我家的地现在也已经复耕了,我种的菜都长这么大了。”刘久棋不停向记者说着,坐在一旁的老伴儿边听边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