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和总编记者走访永泰庄寨:祖先智慧媲美今人科技
-
古木雕吸引眼球。
福州新闻网11月14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翁宇民/文 张旭阳/摄)11月10日和13日,永泰庄寨接连迎来了两拨特殊的客人。前一拨人马是赶到永泰开“永泰庄寨保护与发展专家咨询会”的国家级专家,后一拨是来榕参加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年会的总编、记者。这些见多识广的访客,在参观过永泰庄寨之后不约而同地点赞,因为庄寨虽老,但其选址、建造、布局等等科技含量颇高,即便是在百年甚至数百年之后的今天来看,仍有许多媲美今人的先进理念。
从科学的角度去推开庄寨的大门,专家和总编记者们看到的是否比游人更多一些?
李季(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故宫博物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副会长):永泰庄寨的科技在建筑技术上体现较多,因为古人材料有限、运输能力也有限,只能就地取材。庄寨在建造时,用大体量的卵石,不用或者只用很少的连接材料,垒砌了高墙,而且能把角度设计得非常合理,说明先人在建筑工艺上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其中的木头的梁架结构,在现今的工程技术人员看来,也是相当精准和合理。先人有自己的一套土办法,这是一个经验的公式,今天来看也是值得总结的。
安家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永泰庄寨保护与发展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今年夏天台风袭闽时我很担心,古老的庄寨能不能经受住台风的影响。这次看过放心了,台风几乎没能对庄寨造成什么损坏。作为一个考古方面的专家,我很想探究庄寨是怎么在永泰形成的,人们是怎么从中原过来的,中原的建筑形制是怎么和当地山水结合的,还有人们根据什么设计出防御体系,希望能找到这些源流。
李光涵(全球遗产基金会中国项目办主任):整体上看,永泰庄寨的建筑技艺都很高超。从建筑的设计意象来讲,比如谷贻堂,它没有像绍安庄或者昇平庄规模那么大,但是它建立的时间早,整个格局尤其是正门的偏向,门本身设计的尺寸比例,还有很多的细节,我觉得非常别致和古雅,跟大规模的庄寨比起来更为特别;它屋脊错层的比例、屋脊间交接的细节、细部的设计都考虑得非常周全。虽然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看,了解得不深入,但我觉得有很多细节值得去仔细探究。
-
嵩口古镇古民居上的风火墙。
曹幸穗(农业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历史学会驻会副理事长):永泰庄寨里科技亮点太多了!一个是它们在选址上十分符合中国传统村落的选址标准,它们的那套风水理论是亮点。现在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风水理论是迷信,里面其实包含很多科学的东西,还需要人们去研究。每一个庄寨选址都经过严密的考虑,建筑本身的科技含量很高,比如大木结构(整体建筑)、小木结构(窗门装修、室内装修)都运用了很多技术。这里很难展开来说,因为都是非常专业的东西,含有很多科学含量,包括庄寨里生活用水的引进、生活废水的排放、水系统的设计等等。这一次走的庄寨不多,但还是找到很多很有价值的东西,有科技的价值、艺术的价值、传统观念的价值,甚至还有道德取向的价值。
曹兵武(中国文物报社总编辑):永泰庄寨的建筑,除了材料和工艺,它们的设计还是非常独特的,有匠心独到之处。它们就地取材的理念很科学,建筑所用的材料和当地环境结合得比较好;它们做工很精细,材料大小形状的匹配,是非常有计划,很有科学的合理性;它们选址很科学,特别是与小环境的结合,以方便防御,也方便与生产生活结合,每个方面都可以看出科学性。
李建军(福州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福建省防御性建筑研究专家、永泰庄寨保护与发展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永泰庄寨在选址、装饰装修、承重、结构等方面,都体现了古代手工业的科技水平。它们的平面布局,尤其通风、采光、人居环境内外的协调都很讲究,公共空间和居住空间、仓储空间,分配得科学合理。庄寨布局基本上都主次分明、对称分布,既考虑居住空间,也充分考虑公共空间,能安排婚丧嫁娶、节庆活动,特别还设有书院。由于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庄寨还都具备防御体系,这些设计都有古朴的科学理念在里面,对当今的城乡规划建设都有参考意义,还可以开阔建筑专业学生的视野。
杜晓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北京办事处文化专员、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副会长、永泰庄寨保护与发展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永泰庄寨传统营造工艺最大的特点在于多工种的密切配合,既能够有效控制规模宏大、形制完备、功能复杂的建筑整体,又能够创造精致美观、装饰丰富的建筑细部,最终营造出高度和谐美观的建筑群落。这离不开古代木匠师高超的施工组织筹划。其中,以垒石夯土为代表的防御工事技术、以瓦作和风火墙为代表的屋面装饰技术、以大木作为代表的木构建筑营造技术、以小木雕花技术为代表的室内装饰技术,对于当代修缮工艺最有借鉴意义。
-
嵩口古镇的古民居。
任欢迎(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长):先人科技水平太高了!比如说庄寨受围困时,人在里面可以吃穿无忧地生活一年,庄寨里的储备没有任何问题;庄寨的防御设施,在冷兵器时代应该算是最好的,里面有很大的智慧;还有庄寨的木雕,代表古代建筑的超高水准。特别那个(中埔寨)水井里的水,200多年了,依然那么清澈,还能正常饮用。它的水的源头在哪里,现在人还说不清楚,这是先人保护水源地的智慧。永泰庄寨是民族文化难得的瑰宝。
张维璟(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会长、福州晚报常务副总编辑):永泰庄寨的科技含量既有体现在建造技艺上,也有体现在与自然环境的结合里。始建于唐朝,在明清持续发展的永泰庄寨,一大科技亮点在于防御性墙体、战略性跑马道的设计。碉式角楼、框制斗窗、竹制枪孔、注水孔等细节饱含智慧、巧夺天工。此外,每一座庄寨对风水坐落的讲究,风水环境的营造,也都有古老的智慧在里面。不仅有风光之美,单从科技含量看庄寨,它们也是一本本厚重的、值得现代人再度钻研的书本。
李永乐(燕赵晚报编委兼编辑出版中心主任):参观过永泰庄寨,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埔寨的八卦形制,它蕴含了很多智慧。还有庄寨的防御,它的瞭望角、射击孔的设计都很科学。很感叹佩服过去庄寨中生活的人们,在那么早的年代就能掌握这些防御建筑的知识。
傅华云(南昌晚报专刊部副主任):刚刚参观的那个庄寨(中埔寨),它的水源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但后人还找不到,成了一个谜,这是古老智慧的体现。还有庄寨的排水系统很让人赞叹,200多年还能用,中国城市建设的排水系统,真的可以借鉴古人的这些设计。我们赣州那边也有古城墙,它宋代的排水系统到现在还在发挥作用,这些都值得我们现代人去探索研究。
姚阿民(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副会长、新民晚报科教部主任):我想讲的是如何科学地保护这些民居瑰宝,永泰庄寨也面临一个传承和保护的问题。建议通过申遗这个平台扩大庄寨的影响力,带动旅游业发展。但作为文化遗产,不能搞得“人山会海”,要对它们进行保护性开发,希望这个矛盾将来能通过一些社会公益机构解决。上海有“绞圈房子”的保护开发,这个方式也可以借鉴运用到永泰庄寨的保护开发上来。
-
老总、记者品味中埔寨古井的井水。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