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优先诠释新幸福
-
福州日报9月27日讯(记者 柯竞)潮涌闽江展宏图,民生幸福谱华章。为了加快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州,未来5年,全市上下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日前,随着福州百日攻坚行动战役的打响,一个个事关群众利益的民生工程开启“加速度”:地铁建设全面提质加速,地铁2号线18个车站进入主体施工,地铁1号线围挡国庆前全部拆除,春节前全面试运营;因台风“尼伯特”受灾严重的闽清、永泰等县,灾后重建如火如荼,181个重建项目年底竣工;内涝、内河整治加大力度,年内将完成21个黑臭水体项目治理……
民生改善,永远在路上。站在新的起跑线上,福州将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新图景,值得期待。
民生实事补齐短板
改善民生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
239.65亿元、292.08亿元、396.31亿元、452.27亿元、565.7亿元,这组数字,是2011年到2015年全市各级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的钱,5年累计支出近2000亿元。其中,2012年至2015年,连续4年,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以上。
如何最有效地将这笔钱用在民生事业上?福州坚持一项行之有效的办法——为民办实事。5年来,我市累计为城乡居民兴办实事项目115项431件。
民生实事掷地有声,百姓的“钱袋子”鼓了,幸福指数也提升了。据统计,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8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03元,较2010年分别增长67.5%、82.3%。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3.95万人,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26.7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被征地收海农民养老保障标准持续提高,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11.6万套。
办好民生实事,就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市委、市政府年初研究决定,继续为民办22件实事。今后5年,福州将立足当好省会城市排头兵,持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提前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各项民生事业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短板逐渐补齐。
去年,福州出台推进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大力实施造福工程,开展第五轮扶贫济困春风行动,全面完成精准建档立卡工作,全市贫困人口减少到1.38万。全市12个县(市)区、175个乡镇(街道)实施了“幸福工程”项目。
向全面小康“最后一公里”冲刺的号角已经吹响,我市将坚持输血、造血相结合,补齐短板,持续深化山海协作、对口帮扶,从今年到2020年,每年按上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筹集资金,专项用于实施精准扶贫,力争2017年现行扶贫标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永泰县、闽清县实现“重点扶贫开发县”摘帽。
公共服务城乡均衡
增进民生福祉,全面建成小康,必须加快公共服务投入机制和供给方式创新,着力改变城乡发展不均衡局面。
过去5年,我市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启动创建,“城市15分钟、农村3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初步形成;成功举办环福州·永泰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国羽毛球公开赛等大型体育赛事,首届全国青运会实现了“办城市”与“办赛事”的共赢。
民生为重,百姓至上。今后5年,市委、市政府将继续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交通出行、住房、就学、就医等热点问题,加快建设百姓富的新福州。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坚持保基本、全覆盖、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扩大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健全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和退出机制,提升居家养老和社区服务专业化水平,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发展公益慈善事业。
——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化。实施教育优先战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问题,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逐步实施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打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支持市属高等院校建设,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目标,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海峡文化艺术中心、海峡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烟台山等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和名镇名村保护修复。加快推进闽台(福州)文化产业园、中国船政文化城和福州漆艺术研究院等建设,大力扶持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现代传媒、传统工艺美术等产业快速发展,努力使文化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推动健康福州建设。全面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和农村流动。大力发展社会办医,优化省会城市医疗资源布局。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向新区和医疗资源缺乏的区域转移,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张)达6张以上。
和谐民生幸福圆梦
充满活力、和谐有序是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营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是让榕城百姓共享发展成果、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市着力于防控风险、服务发展和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去年,全市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12万件,调解成功率达99.4%,人民群众安全感达92.86%。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全面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公共安全云平台建设和群防群治工作,不断健全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深化“平安福州”建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省会城市安全稳定。加强“诚信福州”建设,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信用档案,健全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体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强化食品药品安全责任落实,扎实抓好自然灾害防灾救灾减灾工作。建设法治福州,理顺立法体制机制,加快重点领域立法,不断提升立法质量。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司法权力运行和司法监督管理机制。深入推进“七五”普法工作。
惠及民生是文明城市创建之本。近年来,福州坚持把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与各项工作同步推进,迈出了追求城市外在美与内在美有机融合的铿锵步伐。文明之花,次第绽放,全市先后有22家单位获评全国文明单位。2015年,福州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文明福州,持续文明。今后5年,我们将继承青运会留下的宝贵精神文明财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农村乡风文明;传承闽都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全市人民爱国爱乡情怀。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