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台湾设儒学,其教育文化多移植自省城福州。随着大量福州士人赴台担任官学职务,执掌书院或担任讲席,儒学和闽都文化持续输入台湾,极大促进了台湾文教事业发展和中华文化的传播。据统计,清代在台湾担任教授、教谕、训导的646人中,福州籍就有192人。曾住光禄坊“怀藤吟馆”的刘家谋(1814-1853)便是其中重要人物之一。清道光年间,刘家谋任台湾府儒学训导,他怜才爱士,勤于执教,为人师表,后因劳累病卒于任上,年仅40岁。刘家谋留存于世的《观海集》《海音诗》,对台湾风土人情及官吏施政利弊皆有论述,更有涉及台湾的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据说,他去世后,仆人护棺回榕途中遇到海匪,当对方得知丧主是刘家谋,乃拱手而退。
此外,三坊七巷走出的涉台名人中,还有曾居光禄坊,对台湾诗坛影响很大的清初著名诗人黄任(1683-1768);居黄巷,促成清朝设置台湾宜兰政区的梁上国(1750-1818);居光禄坊,曾任彰化教谕的周长庚(1847-1892);居文儒坊,曾为福建台湾巡抚刘铭传幕友的硕儒陈衍(1856-1937);居鳌峰坊,曾任台澎要港司令的民革先贤李世甲(1894-1970)等等。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