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福州新闻网
电脑版
飞卡阅读 头条 福州 原创 专题 图解 H5 福建 天下 台海 海峡纵横电子竞价平台 福州人才 金融 福州都市圈 区县
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都市圈 >> 平潭

平潭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先民古物见证“向海而生”

2024-03-29 09:59:32来源:平潭网

平潭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先民古物见证“向海而生”

龟山遗址外景图

  裹挟着先人的珍贵记忆,从蒙昧混沌中走来,从六七千年前开始,海坛岛上一直都有人类居住,南岛语族先民发挥聪明才智,就地取材,制作出许多兼具实用性和美感的器具,留存至今仍让人叹为观止。从平潭壳丘头文化的各类遗址中挖掘出土的各类骨、角器,无不讲述着南岛语族先民的渔猎生计模式,也展示出史前海坛岛的自然环境特征;压印贝齿纹、戳点纹等纹饰类陶器的发现,彰显了南岛语族先民对美的追求,以及制陶烧造的智慧,更是镌刻了两岸共同文化符号;壳丘头遗址出土的唯一一枚玉玦,是先民与其他陆岛交流的印证……

  本期“文物说”,记者继续带您走进平潭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听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副院长侯榕贵讲述史前文物的故事。

  骨器

  反映先民渔猎生活和自然环境

  器物名:骨锥、骨针、骨凿、骨匕等

  出土地:平潭壳丘头遗址

  作用:实用器具

  所属年代:新石器时代

  年龄:约6500年

  考古成果:体现壳丘头先民们的渔猎生计模式

  锥、针、凿等如今生活中常见工具,早在几千年前,就被壳丘头的先民们“发明”出来。“这个长8厘米左右的尖状骨锥,是壳丘头先民利用鹿类胫骨片加工而成,那时人们先将胫骨片打成条状,再将其一端精磨形成尖状,另一端粗磨……”在基地内的史前文化展厅,侯榕贵指着展柜里陈列的一枚尖状的骨锥说。

平潭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先民古物见证“向海而生”

水牛骨

  据了解,平潭壳丘头遗址是目前已知福建沿海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也是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相关课题的关键。该遗址经过1985年、2004年和2021年的三次挖掘发现,属于骨质工具类的有六种,包括骨锥、骨针、骨凿、骨匕、骨镞和骨质尖状器;属于装饰类的有骨簪和扣式饰品。

  侯榕贵表示,这些史前文物的出土可以证明,壳丘头的先民在制作骨制品的生产技能方面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壳丘头遗址出土的多元化骨制品表明,先民更多地利用硬度尚可但富有弹性的骨质材料制作工具,以便弥补优质石质材料不足的缺陷。与石质工具相比,骨质工具的优越性表现在富有弹性、轻巧和便于携带”。

  此外,那时先民也已懂得根据自身的要求,精心选取哺乳动物不同部位的骨骼,用不同的方法打制骨坯,再进一步加工和磨制出不同的器物。“呈现的这种差异化也许与他们对骨器的功能、对食物的需求、所处地理环境条件以及资源供给程度有密切关系。遗址出土的装饰品虽然不多,但也表明壳丘头先民在满足生活需要的同时,也有浓厚的审美观念和对艺术的追求。”侯榕贵说。

平潭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先民古物见证“向海而生”

角器

  磨制骨器的制作工艺比打制石器复杂得多,需要经过选料、劈裂砸击骨片、制作坯件、整形、初磨、精磨等几道工序,后来甚至发展到在工具表面上施以装饰和刻划。

  侯榕贵表示,从磨成尖细状的骨针、斜磨成刃的骨匕等一批磨制骨器可以看出,壳丘头先民的磨制骨器技艺已然成熟,这是他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成功的范例,证明了人类在长期生存斗争中对动物骨骼的深刻认知和充分利用。

  在展厅里还陈列着不少从壳丘头遗址挖掘出来的水牛胫骨、肩胛骨和野猪和鹿的下颌骨等动物的骨骼。“这些动物在现在的平潭岛上,早已无处可寻。但通过这些动物骨骼,可以看出距今6500年前壳丘头先民生活的自然环境。当时平潭自然环境优渥,各种动物能在此繁衍生息。”侯榕贵说。

  链接:

  骨器是指利用动物骨骼、牙和角经过加工制作而成的工具。骨器既用于野外狩猎和渔猎,又用于室内碾压食物和缝制衣物,在早期人类的生活中不可或缺。旧石器时代,人类很早就学会利用动物骨骼制作简单的尖器作为挖掘、刺杀和投掷的工具,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磨制技术在人类文化发展以及工具改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骨质工具的应用,不仅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大大提高了索取食物的效益。磨制骨制品类型繁多,常见的有骨针、骨锥、骨铲、骨匕、骨镞、骨簪和骨质尖状器等。

  纹饰类陶器

  镌刻两岸共同文化符号

  器物名:贝齿纹陶器、绳纹陶器

  出土地:平潭壳丘头遗址、龟山遗址等

  作用:生活器皿

  所属年代:新石器时代

  年龄:约6500年、约5000至3000年

  考古成果:证实海峡两岸新石器时代的有文化关联

  在陶器展区,一件件纹饰类陶器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据了解,这些大部分是壳丘头遗址出土的以夹砂陶为主的陶器,器表典型纹饰是压印贝齿纹、戳点纹、刻划平行条纹等,口沿唇面压印短斜线或花口。圜底器、圈足器、平底器等器型的口沿外侧刻划平行条纹、内侧沿面内凹、唇面呈波浪形。

  “这些相似的遗存见于闽侯溪头遗址下文化层、金门的富国墩等遗址,尤其与台湾大坌坑文化存在相似性,表明海峡两岸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关联。”侯榕贵说。

平潭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先民古物见证“向海而生”

印有弦纹和贝齿纹的夹粗砂灰褐色陶釜

  再看这些陶器颜色,泥质陶的器表色泽以灰色为主色,还有黑、灰黄、红、褐等颜色,纯红色的陶器较少。侯榕贵解释说,当时条件有限,烧制时的温度不高,所以陶胎大多呈灰黑色或灰色。从制作手法来看,当时先民以泥条盘筑法盘筑后再把器身与口沿粘连,粘接的颈部用工具按压加固,因而颈部留下不同的按压工具痕迹,如小木棒、贝壳等。口沿经慢轮修整,残留的轮旋痕迹明显。

  “压印贝齿纹是一种具有鲜明海洋文化特征的生活器皿。”侯榕贵说,这种装饰手法叫做口沿唇面压印短斜线或花口,是一种常见的装饰手法。先民利用贝壳,主要是泥蚶的边缘,在陶器表面直接压印而成,一般成组装饰在器物表面,有少量的指甲压印纹。而戳印纹是各种点纹,一般成排、连续分布,戳印形状有卵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形。镂孔有三角形、圆形、长条形等。拍印纹就是所谓的麻点纹。

平潭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先民古物见证“向海而生”

戳印纹、刻划纹及复合纹饰的陶片

  而泥质陶的纹饰集中在足部,以镂孔、戳点为主。有的口沿则成尖角状的花瓣形,为较特殊的一种。器物内壁凹凸不平或有明显的凹窝,而有的器物内壁或底部残留有茎叶的印痕,一方面是在制作、修整陶器时留下的,另一方面是在器物表面进行各种装饰时留下的。

  在距今约4000至3200年的龟山遗址,陶器以夹砂陶为主,还有一定的泥质陶、印纹硬陶、红衣陶以及少量原始瓷。陶器表面有绳纹、弦纹、戳点纹以及方格纹、云雷纹、回形纹和刻划纹等几何图案。“这些大量成组和修复的陶器,为确立龟山遗址的文化性质及其在福建东南沿海地区史前文化发展谱系中的地位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奠定了坚实的材料基础。”侯榕贵说。

  链接:

  陶器是人类文化进入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陶器制作最早出现的时间为大约距今10000年前。制陶业的兴起使人类的定居更加完善,蒸煮、存水等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陶器,既方便生活又促进生产力发展。如果说旧石器时代人类学会用火改变自身的生存方式,那么制陶业的出现就表明人类完全掌握火的各种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开发自然资源和创造新物质的能力。

  早期的制陶业还很原始,器物单调,质地疏松,缺少装饰;距今7000年前制陶水平有了进步,普遍采用泥片贴塑法、捏塑法和泥条盘筑法,烧温提高,但装饰依然简单;距今 5000年前以后,快轮制陶技术迅速普及。我国北方普遍采用红色黏土制作陶器,而南方则以高铝质黏土制作陶器。

  玉玦

  海岛先民与其他陆岛交流往来例证

  器物名:玉玦

  出土地:平潭壳丘头遗址

  作用:古代玉配饰

  所属年代:新石器时代

  年龄:约6500至5500年

  考古成果:东南沿海地区最早的玉玦,物与物的交换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

  这枚玉玦,是平潭壳丘头遗址考古发现的唯一一枚玉玦,是海坛岛先民与其他陆岛交流的印证。

  据了解,这块玉玦外径为4.3厘米,内径为2.2厘米、厚度为0.4厘米至0.7厘米。它的全身为青白色,通体磨光,两头粗中间细,是先民佩饰,相当于现在的耳坠。“当时平潭当地并不产玉,这对玉块应该是物物交换得来,物与物的交换也是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侯榕贵说。

平潭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先民古物见证“向海而生”

玉玦

  有研究资料指出,在史前文化中玉玦相当普遍。在新石器时代,玦饰使用的重心从长江流域向南北扩散,应当是由长江下游与长江中游共同作用的结果。玉玦是一种古代玉配饰,玦是环形而有缺口的玉器。玦的外廓古称为“肉”,其尺寸即为外径,外径决定了器物的大小,对于环状玦来说,有正圆与非正圆两种,所以可能存在外径与高不等的情况。而玦的内孔古称为“好”,其尺寸即为内径,内径尺寸则最终决定其是作为耳饰还是其它装饰。玉玦可直接佩戴于耳朵之上,需要将玦口切割至相对合适的大小,过大或者过小都无法直接佩戴。

  玦饰在新石器时代一直以来都是少数人享用的装饰品,尽管不同区域不同聚落存在一定差异,但也能表明装饰品作为身份地位的体现和审美情趣的不同,对玉器的喜好也有从浅入深的一个过程。

  据侯榕贵介绍,这件玉玦出现在海坛岛的壳丘头遗址,也说明距今6500年前至5500年的南岛语族先民,已经掌握了较为先进的航海术,可以在陆岛之间自由往来。

  链接:

  玉,是烙印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我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时间最长的国家,素有“玉石之国”美誉。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玉玦多出土发现于东北地区,而在新石器时代中期,玉玦南下发展,此时玉玦在东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都大为盛行,但是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曾经非常盛行玉玦的东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却鲜少有玉玦的发现,而玉玦则继续南下传播,形成以闽台地区为中心,辐射到两广及海南地区的玦饰重点发展区域。

  专家简介

平潭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先民古物见证“向海而生”

  侯榕贵,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理事长、副院长,考古中国重大课题“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项目公众考古子项目负责人;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责任设计师,先后主持完成了世界遗产福建永定土楼振福楼、庄上大楼修缮设计及河北定州汉中山王墓群、湖南长沙曾国藩墓保护规划等30余项文物保护规划设计方案;2020年平潭综合实验区“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

【责任编辑:伊宁倩】
相关新闻
福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

日新闻排行榜周新闻排行榜月新闻排行榜
福建、福州双双荣获大奖!
福建、福州双双荣获大奖!
罚没4.5万元!福州重拳出击,严打“特供酒”
罚没4.5万元!福州重拳出击,严打“特供酒”
酷炫新地标来啦!福州科技馆新馆试运营受追捧
酷炫新地标来啦!福州科技馆新馆试运营受追捧
“超级月亮”现身夜空
“超级月亮”现身夜空
福州房产频道
土地市场部分回暖,未来趋势如何?专家预测→
土地市场部分回暖,未来趋势如何?专家预测→
专题推荐
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
2024世界航海装备大会
福州市第四届住房展销会
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