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言道 | 侗寨迎接习近平的这段表演,很不简单
中新网3月21日电 题:侗寨迎接习近平的这段表演,很不简单
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同乡亲们亲切交流。身着民族盛装的村民,唱起了世代相传的侗族大歌。
习近平总书记说,吊脚楼、古寨、非遗乐器、侗族大歌、蜡染工艺,这些民族的特色,很古朴也很时尚。
“总书记听得认真,还夸赞侗族大歌保护得好、演唱得好,十分专业。”参与现场表演的肇兴侗寨村民陆昌龙接受采访时表示,“那一刻,我的内心满是感动与自豪,这是莫大的鼓舞,我们定当将这些珍贵的曲目代代相传!”
这些从山野间飘出的天籁之音,已经传唱了2500多年。
由于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千百年来,侗族人以歌代言、以歌传情、以歌记事,通过以老带新、以大带小的口传亲授,将侗族大歌代代相传。
侗族大歌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形式,高音部像蝉翼划破晨雾,中音部如溪水漫过青石,低音部则是土地深处的共鸣。
从历史故事到生活礼仪,侗族人不仅歌唱自然之美、爱情与友谊,还唱出对生活的热爱。
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侗族大歌的声音飘出了深山,走向了世界。
1986年,侗族大歌亮相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第一次登上世界舞台就技惊四座,被誉为“如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2006年,侗族大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委员会评委们称它为“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他曾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20世纪80年代起,侗族大歌开始被引进小学和中学课堂,部分高校还开办了侗歌、芦笙、少数民族歌舞等专业,让艺术在年轻人的心中萌芽、开花。
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里,被观众频频点赞的“宝莲盛开”配乐,正是来自侗族大歌。目前,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侗族大歌舞台表演创作人才培训》正式开班,为侗族大歌传承注入新鲜血液。
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让2500多岁的天籁之音越传越远,愈发动听。
相关新闻
- 时政微观察丨歌声唱深情(2025-03-23 21:49:12)
- 大型专题节目《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讲读》即将开播(2025-03-23 17:56:11)
- 时政微观察丨云贵之行,总书记强调这个“融合”(2025-03-23 17:55:56)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绘就人水和谐新画卷(2025-03-23 16:45:09)
- 热解读·见微|总书记点赞的云南咖啡缘何“咖位”十足?(2025-03-23 15:27:16)
- 总书记黔滇行|记者手记:多彩大地风采无限(2025-03-23 15:26:53)
- 一习话丨“保留特色文化 在文旅融合中彰显光彩”(2025-03-23 09:49:59)
- 跟着总书记,走进古城老街(2025-03-23 09:49:53)
- 习言道 | 蜡染、鲜花、咖啡,习近平点赞“土特产”(2025-03-23 09:49:39)
- 一见·抓作风,总书记为什么从这里破题(2025-03-23 09:49:35)
- 学习进行时|这些老街旧巷,在时光里绽放芳华(2025-03-22 22:22:48)
- 踏访贵州乡村 总书记指引文旅体融合发展方向(2025-03-22 22: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