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欧盟“去风险”,欧企对华投资缘何创纪录
据美国荣鼎咨询公司统计,今年第二季度,欧盟企业对中国的绿地投资飙升至36亿欧元,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当下,一方面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另一方面以德国汽车制造商为代表的欧盟企业持续深耕中国。荣鼎咨询指出,在欧盟推行经济“去风险”政策之际,欧洲对华投资的增长“令人惊讶”。
这是10月4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拍摄的欧盟委员会大楼。新华社记者 赵丁喆 摄
事实上,欧盟企业近期对华多数投资均旨在推动本地化生产,避免在华业务受到地缘政治局势和贸易壁垒的影响是其重要原因之一。这表明,尽管经贸问题政治化等外部冲击加速了全球价值链重构,但影响重构的核心因素仍然是技术发展和市场主体的优化行为,中国作为投资目的地的重要性没有改变,中国市场的吸引力让人无法割舍。
多年来,中国以其超大规模市场、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充足的产业工人储备、优厚的政策红利成为国际资本竞相投资的热土。尽管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全球对外投资整体低迷,但资源要素仍然持续涌入中国。荣鼎咨询指出,许多企业在过去几年仔细考察其他市场后发现,无论在成本、供应链还是在物流方面,这些市场都难以与中国匹敌。美国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表示,对苹果供应链来说,“没有比中国更重要的地方”。卡塔尔航空大中华区总经理黄进邦认为,中国市场所展现的多样性和持续增长的潜力,正是卡塔尔航空在这里长期深耕的强大动力。
当前,“在中国,为中国”成为不少外资企业在华发展的核心战略,“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更是全球企业的普遍共识。礼来、辉瑞、拜耳、美敦力等8家知名外资医药企业纷纷表示将在北京新设研发和创新机构。正在上海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企业展共有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96家展商参加,国别(地区)数和企业数均超上届。立邦中国首席执行官钟中林说,首次参展进博会,立邦“不仅要展示我们的创新产品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展现我们对中国市场长期的承诺和信心”。据他介绍,目前,立邦已经在中国建立了74家工厂,10家研发中心。今年8月,立邦在上海浦东启动了立邦亚太研发创新中心的建设。
这是11月4日拍摄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场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外景。新华社记者 殷刚 摄
“在中国,为中国”的背后,是外资持续看好中国市场发展前景。中国正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中国市场规模大、消费潜能足,不断为外资企业带来发展动能;中国正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发挥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优势,支持外资企业深度参与国际大循环。数据显示,近五年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收益率约9%,居全球前列。
荣鼎咨询指出,与前几年相比,欧洲对华直接投资的强劲增长主要集中在汽车行业,德国汽车制造商占欧盟汽车相关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绝大部分。自40多年前德国大众最早进入中国以来,德国汽车企业见证并参与了中国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报告显示,2023年,德国汽车制造商生产的纯电动车在中国市场销量同比增长近50%,在华销量增长十分可观。同时,德国汽车制造商还在升级现有生产设施,推动供应链本地化。德国权威汽车经济学专家、波鸿汽车研究院院长费迪南德·杜登赫费尔表示,德中汽车企业非常期待加强合作,“如果我们能携手并肩前行,汽车产业的未来将非常美好”。
所谓“去风险”,无异于“去发展”“去机遇”。事实证明,鼓励自主创新、拥抱开放合作、坚持长期主义,才有机会在产业革新中踏浪前行。正如日前访华的芬兰总统斯图布所说,当前保护主义和民族主义甚嚣尘上,对此,不能置之不理。“没有自由贸易,就没有增长;没有增长,就没有福利。”
- 商务部回应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中欧正就价格承诺方案进行磋商(2024-11-07 16:02:51)
- 枪击事件致中国公民受伤 巴基斯坦总理:亲自督办查案缉凶(2024-11-07 14:46:54)
- 第34届中国新闻奖、第18届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揭晓(2024-11-07 13:17:40)
- A股,集体拉升!特斯拉概念股,满屏涨停!(2024-11-07 12:03:49)
- 央行定于2024年11月18日发行2025中国乙巳(蛇)年贵金属纪念币一套(2024-11-07 10:57:15)
- 美三大股指齐创新高!世界首富身家一日暴增超千亿(2024-11-07 10:05:29)
- 日本债券市场长期利率上升至1.000%(2024-11-07 10:05:29)
- 公募激战中证A500指数基金 大批增量资金将入市(2024-11-07 10:05:29)
- 官方通报市监所员工骂消费者狗东西(2024-11-07 09:36:10)
- 特斯拉市值暴增8500亿(2024-11-07 09:25:48)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