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无人机喷洒农药、播撒种子、吊运器械……
闽清“飞防服务队”飞出高效率
走进闽清县省璜镇下坂村,广阔的芋头田上,一架大疆无人机正在半空盘旋,农药如同雨幕,洒向下方绿油油的田地。田埂上,“90后”新农人黄敬泽手持操作屏,熟练地轻点指尖,操纵着无人机左右移动。
这是黄敬泽的“飞防服务队”接下的又一单生意。伴随着科技赋能农业生产的不断推进,新一代闽清农民,正实现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的转变。
“2020年,我就在家里尝试用无人机开展农业种植了。”黄敬泽笑着展示了自己手上的大疆植保无人机。5年来,他手上的无人机也经历了三次升级换代。如今的无人机,喷洒农药、播撒种子、吊运器械……各种功能信手拈来。
“就以这片80亩的芋头地为例,用无人机打药或者施肥,一般一个半小时左右就能搞定;要是用来播撒种子,效率也差不多,大概也就1个小时。”黄敬泽笑道,如果是在连片平坦的田地,效率还会更高。
无人机操作上手虽易,精通却不太简单。对一部分农民而言,熟悉掌握无人机种植技巧并非易事。黄敬泽从上手到精通,足足花了1年,还撞坏了两台无人机。“这些年,不少农户也会找上门来,邀请我们去田里帮忙作业。忙好了自己的田,我们也会出去接点活,赚点外快。”
一年前,黄敬泽和其他几个朋友组建了一支“飞防服务队”,队里一共有3台无人机,每打一亩地,收取服务费7元。“我自己每个月能打两三千亩的药,全队一个月能打六七千亩,我们最远的业务已经做到了福清、连江等地。”
“现在闽清各乡镇都进行了无人机培训,很多农民兄弟都学会了播种、打药、调运、施肥的操作。”黄敬泽的顾客老刘笑道,选择购买服务,更多也是出于成本上的考虑,“请人操作,比自己买无人机更便宜。”
而今,在闽清,像黄敬泽这样自发组建的民间“飞防服务队”的数量正在不断上升,还带动更多农户拥抱现代农业。与此同时,农业农村部门也以“技术+模式+人才”体系,推进农业现代化,培育更多掌握无人机操作的“新农人”,推动低空经济与智慧农业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记者 阮冠达)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