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勤春来早,春耕备耕忙。连日来,在马尾琅岐的种业基地,种植户们抢抓农时,紧锣密鼓地播种玉米。
在福建省种业创新中心(琅岐)新品种展示评价基地,一盘盘鲜绿油亮的玉米苗,从大棚送到地里,再一株一株种下。这批玉米计划6月中下旬开展品鉴与采收,届时将邀请农技专家、种业企业代表及种植大户参与,通过现场观摩与品种对比,精准评估玉米品种特性。
“我们不仅为福建玉米品种评审提供核心数据支撑,还将打造专业化的‘看禾选种’交流平台,帮助从业者直观筛选优质品种,推动种业创新升级。”基地种植技术员陈敬和说,基地春播玉米新品种200余个。
万农高科集团(琅岐)示范基地今春扩大了种植面积,工人们在将一颗颗玉米种子播种到地里。在万农高科基地的其他地块,玉米苗已经完成移栽。这些玉米品种来自世界各地,有的是经过多年选育沉淀下来的优势品种,科研人员将按照一定计划,对这些品种再杂交选育。
万农高科有关负责人说,他们的试验田主要分为亲本扩繁田、品种展示田、组合测配田、联合体试验田和制种田等。基地一年可在春秋两季种植,培育一万多个组合,经过层层比对,从中选出两三百个优良的送到全国各地进行适应性评价,再从中选出几十个优势组合参加国家级和省级的审定。此前,该基地培育出的“黄白糯”玉米品种备受好评。
琅岐镇有关负责人说,作为福建省种业振兴的重要阵地,琅岐正以创新为引擎,深化产学研协同,全力构建种业创新生态圈,通过“专家智库+科研机构+龙头企业”联动模式,精准培育兼具抗病性强、品质优良、市场适配度高的突破性品种,构建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全链条孵化体系,推动种业科研成果转化落地。(记者 欧阳进权 通讯员 陈晓静)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