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

见证——喜迎《福州日报》正式出版25周年|连江“百台万吨”深远海养殖工程全面激活蓝色动能

2023-09-22 07:54:03来源:福州日报  作者:林文婧 黎伦俊 林双伟

新闻回放

梭子蟹最大的一只有1公斤重、海蛏一粒重达50克,这对一般人来说不可思议,可在连江的养殖大户看来已是见怪不怪。今年,一批渔业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在该县得到进一步普及推广,有效促进了海水养殖的发展。有的养殖专业户一年纯收入可达20多万元。

—— 摘编自《福州日报》1998年12月4日《海蛏一粒五十克 梭子蟹重一公斤——连江备尝科技养殖甜头》报道

见证——喜迎《福州日报》正式出版25周年|连江“百台万吨”深远海养殖工程全面激活蓝色动能▲《福州日报》1998年12月4日《海蛏一粒五十克 梭子蟹重一公斤——连江备尝科技养殖甜头》报道。

秋日,连江定海湾,无人机高空俯瞰,一幅耕海牧渔新图景尽收眼底——

一座座“钢铁岛屿”屹立海中,重构海洋牧场格局;

一台台科技感十足的养殖装备,延展蓝色经济边界;

一条条金鳞密布的大黄鱼,在大海中欢腾跳跃……

这片海域,是福建省发展深海养殖装备和智慧渔业的创新策源地;这些海上巨无霸,是连江县着眼全国科技创新发展布局,建设现代海洋牧场的最佳见证者。

见证——喜迎《福州日报》正式出版25周年|连江“百台万吨”深远海养殖工程全面激活蓝色动能定海湾海域是我省发展深海养殖装备和智慧渔业的创新策源地。记者 林双伟 摄

一跬一步一新天。25年间,连江将科技“关键变量”转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实现养殖区域从200米的近岸向3公里的外海拓展。第一代的木头渔排、第二代的塑胶渔排、第三代的重力式深水大网箱、第四代的深远海养殖平台顺利完成迭代升级,养出的鱼类品质和口感接近野生,售价和产值跟着水涨船高。

“20世纪90年代,连江渔民在木头渔排上进行传统网箱养殖。当时,渔业养殖主要还是看天吃饭,养鱼凭经验和体力。进入新世纪,更环保的塑胶渔排诞生,深水抗风浪网箱取代传统网箱,产量和产值直线上升。”在连江县海渔局二级主任科员林颖辉的讲述中,连江依海而生、向海图强的路径逐渐清晰。

《吕氏春秋》有言:“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海洋渔业资源日渐衰退,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一道必答题。对于全国海洋大县连江而言,解题思路很明确——用好独有的温度、深度、纬度优势,借助科技力量,树立“链”式思维,把“一条鱼”的价值吃干榨尽。

“借助科技之力,从近海往深海发展,先进的养殖装备解决了海上劳动力短缺、海洋垃圾污染问题,还能提升海洋一二三产融合水平,可谓一鱼多吃、一箭多雕。”林颖辉说,一方面,随着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传统网箱养殖结构单一、抗风浪能力差,养殖区集中在近海,加之近海养殖接近饱和,生态污染弊端显现,打造“蓝色粮仓”势必要向深海延伸;另一方面,只有向科技要动能,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才能提高产品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跟上市场需求。

2018年开始,连江在全国率先开展深远海养殖,“百台万吨”深远海养殖工程如平地惊雷,全面激活高质量发展蓝色动能。连江海域先后投放了“振渔1号”“闽投1号”“定海湾”系列等11台深远海养殖平台,以及虾皮海上加工船,推动大黄鱼、鲍鱼、真鲷鱼、虾皮等海水养殖、加工从内湾走向深蓝,价值倍增。以大黄鱼为例,深远海养殖平台单位产量是传统养殖方式的5倍、单位产值是传统养殖方式的10倍。

《连江成功培育杂交海带苗》《水产种业“连江芯”越来越多》《连江现代化海洋牧场迎来新飞跃》《一部手机就可管海上粮仓》《吃透“一条鱼”奔向千亿级》……25年来,《福州日报》一篇篇事关海洋科技创新的报道,见证着连江吃透“一条鱼”、海洋经济蓬勃发展、稳步迈向深蓝的全过程。

实现藏粮于海,让技术释放更多乘数效应,水产种业“连江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连江县海渔局工程师王为刚说,连江除了大力发展传统的鲍鱼、牡蛎、花蛤、缢蛏、海带、紫菜等“四贝两藻”外,还相继开展了大黄鱼、石斑鱼、海胆、海参、对虾、青蟹等数十种经济水产养殖,形成“海养贝藻鱼、陆养虾鳗蟹”特色水产养殖业,实现产量和产值双丰收。

2022年,连江渔业产值超过300亿元,稳居全国县级首位。事实证明,借力科技创新,以工业化思维打造海上粮仓——连江,顺应了潮水的方向。

“连江有着3112平方公里海域和238公里海岸线,在全国深远海养殖、全国远洋渔业、两岸融合发展方面优势凸显,全国第三个国家远洋渔业基地也布局在此。”提及落户连江的原因,中量智汇(福州)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楠说,“连江是一块肥沃的海洋产业创新发展试验田。”

如今,连江县已从“汗水渔业”迈入“智慧渔业”,看天吃饭变科技兴海、千帆竞发变万物开源,“海上福州”桥头堡全力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见证者说

“这是一段逐‘新’求变的旅途,也是连江由海洋大县向海洋强县大步迈进的励志故事。”连江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吴其法深有感触地说。1990年,吴其法从安徽老家来连江工作。他回忆道,20世纪90年代,连江近海环境污染严重,印象最深的就是到哪里都能看到海滩上堆满白色泡沫、塑料袋、烂木头、拖鞋等生产生活垃圾。进入新世纪,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渔民环保意识有了提高,但效果还是不理想。“记得2008年,我和新华社、福州日报的记者到黄岐镇大建村海上采访时,发现整个海滩堆满垃圾,摞起来有近1米高。”吴其法说。

随着第二代塑胶渔排的出现,连江海域有了明显变化。“滩净了,海美了,天南海北的游客慕名而来,网红旅游景点和民宿呈几何式增长,不少看天吃饭的渔民开启掌上养鱼、弹性工作制模式,还有的吃上旅游饭,收入一路看涨。”在一线采访 20 多年,吴其法无数次上山下海,感受最深的就是“连江海域越来越美,渔民幸福感越来越强”。“身处全国海洋大县和福州海洋科创发展重要区域,我将继续用手中的镜头记录连江风起云涌的海洋经济和赶海人抢抓机遇、坚韧进取的精气神,为连江发展鼓与呼。”吴其法说。

(记者 林文婧 黎伦俊)

【责任编辑:李琳珊】
相关新闻
福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

日新闻排行榜周新闻排行榜月新闻排行榜
央视《新闻联播》聚焦福州假日特色活动多姿多彩
央视《新闻联播》聚焦福州假日特色活动多姿多彩
央视《新闻直播间》聚焦福州“五一”假期释放消费新活力
央视《新闻直播间》聚焦福州“五一”假期释放消费新活力
龙年龙月龙日龙时快来接福!错过要等12年!
龙年龙月龙日龙时快来接福!错过要等12年!
福州晚报写作训练营快乐出发
福州晚报写作训练营快乐出发
福州房产频道
近60城取消首套房贷利率下限
近60城取消首套房贷利率下限
专题推荐
党纪学习教育
【网络中国节·清明】微雨落清明 春风寄思念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
新春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