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深蓝,敢问路在何方?行业大咖共话海洋经济科创高地发展
海洋经济科创高地圆桌论坛。记者 池远 摄
一个有潜力的海洋经济科创项目,从实验、孵化到落地转化要走多远的路?这条路是否能走得更顺、更快、更稳一些?……10月13日下午,乘着2023世界航海装备大会的东风,全省海洋经济专家学者、政府部门、企业与金融代表共聚福州软件园——海洋经济科创高地,共同碰撞思维火花,畅叙数字与海洋发展未来,推动鼓楼加速打造“全省海洋经济会客厅”。
海洋探索在这里“被看见”
一只0.72立方米的现代化智慧螃蟹笼里,设置60个螃蟹“一居室”,循环水养殖、不用人工、不使用螃蟹药,全流程实现智慧化养殖。相同投入下,一年的螃蟹产量翻7倍。
“以前,传统的螃蟹养殖一亩地养105斤,想要达到200斤几乎不可能。”论坛上,介绍起南京市智能养蟹工厂实验项目,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李道亮口气中满是自豪。
凭借机器视觉、分拣计数技术等技术,从过去水厂养殖的“一问三不知”,到如今大到鱼群生物量,小到细菌微生物的“无所不知”,水产养殖智能工厂让在场所有人看到,未来数字渔业大有可为。
当天的海洋科技创新项目分享中,不乏中国深海养殖的先行者。挪威三文鱼、鳕鱼、鲭鱼等水产品畅销全球市场,深海养殖技术备受瞩目,中国深海养殖又该如何抗击风浪?阳江大规模深远海养殖试点项目正加速创造中国的深海养殖方法。
中国工程院院士林鸣发表“大规模深远海养殖创新模式”主旨演讲。 记者 池远 摄
海上,数百个圆桶围成的大直径圆桶养殖基地,仿佛一朵朵硕大的“帝王莲”。“这种圆筒结构能将16米的波浪降低到2~3米。”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林鸣介绍,建设一个中型养殖基地投资76.8亿元,养殖年产量能达到近百万吨,创造近200亿元产值。
无论是产量翻7倍的养蟹工厂,还是属于中国深海养殖的“帝王莲”,抑或是船舶风力运营下的降本增效,在多位院士专家的展示分享中,一次次自主、智慧、环保的海洋探索正在这里“被看见”。
在平台上找到“心之所向”
如何让更多海洋科技创新“被看见”?在海洋经济科创高地公共服务云平台上,10大模块、开放共享、多端口互通……不同涉海主体都能在此找到自己的“心之所向”。
“企业可通过平台发布需求与最新成果,在线实现资源对接和需求匹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难题时,可通过平台对接专家、金融机构等,帮助其解决技术、资源、投融资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问题。”鼓楼区委书记助理俞伟现场推介。
为了链接更多产业上下游参与者,平台提供“展示、交易、共享、服务、交流”于一体的全要素保障,让海洋经济科创高地不仅是个会客厅,更是一个综合体。当天,6家企业现场签约入驻海洋经济科创高地,3家企业签约国家数字渔业创新中心东南研究院项目。
为企业提供各类海上交通安全保障的福建港船科技有限公司,是当天签约入驻的企业之一,也是海洋经济科创高地孵化的第一家科技公司。公司总经理、中国水上交通安全协会副秘书长林超明见证了海洋经济科创高地从一张蓝图到高地崛起,当天的正式签约入驻对企业而言更是意义非凡。
八闽首善之区鼓楼是省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科研机构、大院大所密集。“特殊的地域环境、政治环境还有建设时机,势必带来福州海洋经济科创高地差异化发展。”林超明表示,带着这份信心,他受聘为海洋经济科创高地顾问专家,并成立海洋交通领域专家团队工作站。
今年以来,鼓楼边谋划、边建设、边招商,海洋经济科创高地建设不断刷新“进度条”。依托福州软件园双创新城,鼓楼高标准打造海洋经济科创高地,配置办公面积达5.6万平方米,规划建设海洋产业加速中心和海洋协同创新中心。
目前,海洋经济科创高地已入驻企业14家,举办各类论坛赛事近百场,33家企业、20个涉海公共服务平台正推动落地,智慧港口建设解决方案等创新成果接续涌现。
入驻海洋经济科创高地签约仪式。记者 池远 摄
高地建设就像“养孩子”
在海洋竞争风起云涌、挑战与机遇并存之际,海洋经济科创高地如何脱颖而出?在当天由中国船舶集团福建产业联络处主任林挺乾主持的圆桌论坛环节中,5名业内专家、金融与企业代表展开了一番观念碰撞。
“高地不能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信息交换平台,它还可以逐步演变成一个主动进行信息匹配的‘智慧’中枢,精准加速成果转换,提高创新链、资金链等各链条间的耦合。”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洪专建议。
谈及专业人才问题,嘉兴中科物联网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复旦大学无锡研究院副院长邢涛认为,一个行业中真正能做到“专业”的人并不多,面对高地建设中的海洋专业领域,“一定要有非常专业的人来筛选并打理”。福建农林大学海洋学院院长陈新华建议,政府部门应充分考虑到企业用人以及人才对相关政策及时落地到位的真实需求,推动海洋人才集聚成为区域竞争的重要引擎。
面对严峻的整体经济形势和复杂的国际局势,福建海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金融部总经理黄孝煜表示,看到挑战的同时更看到的是机遇,“我们提出‘产业+科技+金融’三轮驱动的发展模式,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海洋科技企业,给予更精准科学的金融支持。”
打造一个在全国都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高地,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深圳海洋融创研究院院长雷宇将它看作“养孩子”,这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涉及项目转化、市场对接、产业规划、科技投融资等全要素协同创新,“养育孩子并不是光给钱就够了,你可能还要教他上课、生存,为此一个市场化、专业的服务体系和服务团队尤为重要”。(记者 沐方婷 通讯员 彭辉)
- 福清连续两年“海上福州”综合考评位居全市第一(2023-10-14 07:51:44)
- 2023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颁出五类大奖 周末逛展会可免费体验船模制作(2023-10-14 07:35:47)
- 福州:下沉一线办实事 跨前一步促发展(2023-10-14 07:35:47)
- 孙海洋落泪:不接受判决 将提起抗诉(2023-10-13 17:43:02)
- 孙海洋哽咽说等了16年零4天的宣判 :我的青春都耗在这上了(2023-10-13 16:36:02)
- 2023世界航海装备大会主论坛观察:航海装备 逐梦深蓝(2023-10-13 16:15:16)
- 《亲爱的》原型被拐案宣判后孙海洋落泪:准备上诉!(2023-10-13 16:14:19)
- 鼓楼成立海洋金融产业联盟(2023-10-13 16:14:14)
- 一展“装”世界!硬核科技扎堆亮相海洋装备博览会(2023-10-13 16:13:30)
- Vlog丨耕海牧渔 “闽投1号”有“智慧”(2023-10-13 16:06:27)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