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将中小学生睡眠质量纳入考核
“我国中小学生睡眠质量现状堪忧,建议采取将中小学生睡眠质量评测,纳入各级教委和中小学校管理考核的范畴。”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张恩迪在两会提案中表示。
15%的儿童存在日间嗜睡问题,睡眠障碍的疾病诊治存在不足
中国睡眠协会发布的《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显示,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平均睡眠时长为7.65/7.48/6.5小时,距离健康中国2030目标10/9/8小时仍有显著差距。张恩迪认为,中小学生睡眠质量不足,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将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政策制定部门、家长、老师对于睡眠障碍的改善方法,目前普遍仍停留在“多睡”,实际上,一些睡眠问题应从疾病角度加以重视。
调查显示,我国有15%的儿童存在日间嗜睡问题,其中罹患肥胖、哮喘、焦虑和抑郁等疾病比例较高,并伴有夜间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的问题。睡眠维持障碍与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习自觉性差相关,由此造成学业成绩不佳,甚至导致社交受挫。长期的睡眠问题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发展都有负面影响。
此外,常见的睡眠问题还有失眠、睡眠时相延迟障碍、过度睡眠等。例如,一些较常见于青少年的睡眠疾病如发作性睡病,表现为难以抗拒的日间过度嗜睡、猝倒、“入睡前幻觉”和入睡后的“睡眠瘫痪”。根据2022北大《中国发作性睡病患者疾病经济负担与生命质量研究》,超过三分之一的患者每月猝倒超过30次,猝倒极易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带来伤残甚至死亡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睡眠障碍相关疾病误诊漏诊较多,治疗药物也相对匮乏。以发作性睡病为例,我国超过一半的发作性睡病患者存在误诊经历,通常被误诊为精神疾病或者心理障碍。此外,目前在我国尚无针对发作性睡病的获批药物,临床中仅有部分一类精神麻醉管制药物被超适应症用于该病治疗,且处方管理严格,患者获取药品极不方便。
建议落实定期睡眠质量监测,鼓励成立睡眠医学中心
“睡眠问题的界定需要教师、校医和家长具备一定的睡眠疾病常识,需要专业医疗机构匹配相应的专科诊疗能力,对患者进行及时、正确、有效的诊治。”张恩迪建议,一方面,要加强和落实定期睡眠质量监测,将中小学生睡眠质量评测完成率纳入各级教委和中小学校管理考核范畴,参考国际DSM-V等指南设计睡眠问题筛查问卷,落实定期评测,科学化管理。
另一方面,需重视公立医疗机构睡眠学科能力建设。加强和完善各大三甲医院睡眠中心、睡眠门诊的设施投入和能力考核,提升相关疾病的诊疗能力。鼓励成立睡眠医学中心,开设睡眠障碍门诊,成立睡眠专科学会,多导睡眠监测等临床诊断金标准的普及等。
此外,张恩迪建议专项资金投入,以专业卫生医疗机构(如医学睡眠中心)作为指导单位,通过自测量表等自查工具,由具有医学资质的慈善组织进行具体实施,以区县为单位对中小学生实行睡眠问题筛查。筛查阳性的学生,送至专业医学睡眠中心进一步诊断,确诊的患者做好治疗和康复指导。
从政策保障方面,张恩迪还建议对睡眠相关领域的新药研发和引进给予科研补贴、注册审评加速、医保准入等方面的政策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