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历史厚韵 谱文明新章
——探寻福州市鼓楼第一中心小学获评全国文明校园的密钥
福州市鼓楼第一中心小学,是一所秉承传统、享有盛誉的百年名校。该校始于1906年创办的“女子师范传习所”,几度易名,数度变迁,百余年来,这所名校传承不辍,既承载近代教育启蒙的使命,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与教育的嬗变,成为福州基础教育的一面旗帜。
近日,该校获评全国文明校园。记者走进校园,探寻其在文明校园创建中的密钥。
福州市鼓楼第一中心小学积极开展阅读活动。(校方供图)
漫步校园,处处可见环境育人的用心与巧思。校门口,“日新号”时光列车熠熠生辉。这列以动车造型打造的“列车”,串联起学校119年的发展历程,仿佛一位穿越时空的信使,将过往与当下悄然相连。
“我们把百年传统当作根基,也把每一次创新当作生长的枝叶,让校园文化始终向阳而生。”学校党总支书记卢颖宁说。
走进教室,午后的阳光为书架上的书籍镀上一层金边。五年(5)班的孩子们围坐在一起,手里捧着《寻找红军爸爸》,书页间夹着几张即将寄出的明信片——那是为新疆阿拉尔市第一师实验小学的同学们推荐好书亲手写下的读书笔记。这两天,装满图书和书信的包裹将寄向远方。书架旁,“山海共读”计划的标语格外醒目:一本书,连起鼓楼的晨曦、清凉的溪水和戈壁的星光。
厚植文明素养,还融入学生的课程中。科技教室里,“小科技达人”们正专注进行科学实验;音乐教室中,街舞的节拍撞击着孩子们的律动与表达;“日新农场”上,六年级学生正将亲手种下的蔬菜采摘入篮,满眼喜悦;特色大课间,全校学生齐跳羽毛球操,现场活力四射。
“我们用基础型课程托住孩子的起点,用拓展型课程打开他们的眼界,用研究型课程引领他们走向更深的思考与实践。”校长冯昕说。
在文明校园创建的征程中,鼓一小还组建了红领巾讲解队。他们由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组成。一个个身穿红马甲的小小宣讲员活跃于城市的每个角落,用纯真的声音讲述宪法精神和红色故事,诠释新时代少年的责任与担当。近年来,红领巾讲解队还涌现出全国学生讲宪法学宪法总决赛小学组冠军张媛熙,带领这支讲解队将校园文明推向更宽广的舞台。
“文明创建绝非闭门造车,而是要敞开胸怀,携手家庭、学校与社会,共筑共荣的文明新篇章。”冯昕说。
多年来,学校积极开展家校携手育人工作,每月不定期将家长代表“请进来”,引导家长代表走上讲台,为孩子传授社会经验;还积极引导孩子们“走进去”,走进博物馆、农科院、消防队等德育基地研学,绘制起家校社三方协同育人的同心圆。多元发展的教育,不仅丰富了育人内涵,也激发了孩子们全面成长的无限潜能。
一支厚德精业的教师队伍,是文明校园建设的中坚力量。
学校设立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多个学科工作坊,青年教师在名师工作室中潜心打磨课题,“三五八十”强师工程在名师墙上熠熠生辉。学校依托“三五八十”工程已培养出28位鼓楼区骨干教师、10位鼓楼区名师、19位市级骨干教师、10位省市学科带头人。
如今,这所百年名校,正以“日新”精神培育新时代文明少年,为基础教育的精神文明建设书写着生动答卷,成为文明校园建设的生动实践。(记者 林榕昇)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