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日,《冶山摩崖石刻探赜》新书首发式在鼓楼区武氏民居举行,冶山内93段(处)摩崖石刻、碑刻等汇聚一书,为读者深度了解冶山历史文化提供了翔实的史料。
《冶山摩崖石刻探赜》新书首发式现场。
“闽之有城,自冶城始。”冶山作为福州历史文化发祥地之一,其摩崖石刻承载了千年闽都的文明印记。《冶山摩崖石刻探赜》一书由冶山斈社社长陈元春及其团队精心编写,系统梳理了冶山现存石刻的形制、年代及文化内涵。
18日,在新书首发式上,陈元春分享了《冶山摩崖石刻探赜》的创作历程与文化思考,“2020年,施景琛镌刻的‘雉梁’摩崖石刻显露,其边款因石质表面风化,难以分辨。经不懈努力,去年7月我们终于考证出其边款为纵4行,50多个字……”陈元春对“雉梁”边款、“廉泉”“道涵宇内”等多段鲜为人知的摩崖石刻进行了解读,让众人对冶山摩崖石刻的兴趣又浓厚了几分。
据了解,冶山斈社在2022年编著出版《冶山摩崖石刻新编》,《冶山摩崖石刻探赜》在此基础上把2023年以来出土的“冶山胜境”摩崖石刻和“龙泉井”“欧冶子铸剑古迹”碑刻,“福州市建市2200年纪念石刻”“明正德福建重修贡院记”残碑,“清同治屏山示禁碑”碑刻以及近年冶山春秋园建设新见新增的石刻,共93段(处)一并整合收录。同时,对施景琛撰写的《泉山全集》进行较为深入的研读,挖掘冶山摩崖石刻及碑刻的有关历史文化,进一步阐发它们的内涵。
该书在鼓楼区文体旅局和鼓楼区博物馆支持下编写完成,经过一年半的多次修改与专家审定,由福建省文史馆原馆长卢美松作序,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将为公众深入了解冶山文化提供重要文献参考。
首发式后,陈元春带领嘉宾实地探访冶山摩崖石刻,结合书中内容进行深度讲解。鼓楼文体旅局的同步线上直播吸引数千观众“云游”古迹,实现文化传播的破圈效应。活动期间设置的互动签名环节反响热烈,不少读者表示,书籍兼具专业性与可读性,为公众打开了了解福州历史的新窗口。(记者 刘珺/文 池远/摄)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