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春华。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指尖翻飞间,哪吒的火焰纹、敖丙的鳞甲、申小豹的豹纹渐次呈现——这是永泰非遗剪纸传承人郑春华的“魔法时刻”。近日,在永泰“清新福建 共享非遗”主题活动上,郑春华以《哪吒之魔童闹海》电影里的角色为创作原型进行剪纸教学。看着神话人物“破纸而出”,台下学习的小朋友们瞪大双眼,连连惊呼:“红纸里跳出来神仙!”
“剪纸是‘以象寓意’的艺术。”活动现场,郑春华边示范边讲解,巧妙运用对称、多角、团花等传统折叠技法,经过裁剪,一个个鲜活的角色图案很快形成,花样繁复却连而不断。在她的指导下,孩子们从最初握着剪刀的生涩笨拙到逐渐得心应手,陆续剪出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哪吒、敖丙、无量仙翁等经典人物形象,稚嫩的作品里跃动着传统文化的生机。
以纸为布、以剪为笔,郑春华在这项传统技艺上耕耘了三十余载,将自己的情感与想象倾注其中,创作出一幅幅充满文化底蕴的剪纸作品。
与剪纸的艺术情缘始于郑春华的童年经历。“小时候,我常常看见奶奶、婶婶用剪刀剪出各种漂亮的窗花,当时就觉得特别神奇,像变魔术一样。”郑春华告诉记者,从那时起,她便踏上了一条与剪纸相伴的道路,开始了探寻艺术奥秘的旅程。
渐渐地,郑春华不再甘于剪普通的样式,开始拜访书画家,赴江西、陕西、漳州、泉州等地考察学习,将学习到的技巧融入剪纸中。同时,她还潜心研究剪和刻的协调之美,将阴刻、阳刻的民间剪纸手法与绘画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了独具个人特色的剪纸风格。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和发展。”郑春华说道,在传统单色剪纸的基础上,她大胆探索套色、点染、拼贴等多样化的现代表现手法,加入锯齿纹、月牙纹、鱼鳞纹、漩涡纹、云纹等剪纸纹路做点缀以丰富画面。她的剪纸作品不仅包含传统的民俗文化,还将永泰当地元素融入其中,形成了一批批反映永泰风貌的剪纸作品。
其中,历时3个多月创作完成的4.6米巨幅剪纸作品《青云山下的永泰》引人注目。镂空红纸里,山河锦绣,乡村新景扑面而来。整件作品以写实手法为主,采取阴刻和阳刻相交替的方法,展现了青云山、武术、庄寨等永泰地方元素,更有铁路和大厦元素进入作品,生动诠释永泰新旧交融的时代风貌。
痴迷于剪纸的郑春华,有时候一剪就是一天,剪到兴头上甚至到了深夜还不舍得入睡。辛勤的耕耘换来了累累硕果。郑春华的剪纸作品《延安精神》获福建省“守望民间艺术作品大展赛”优秀作品奖、《建党百年精神谱系系列》获评福州市茉莉花文艺奖等。
如今,郑春华在永泰一中、永泰县实验小学、永泰县樟城小学、永泰第三实验小学等学校开设剪纸课程,把剪纸艺术带进课堂,激发学生们的剪纸兴趣,从而让他们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记者 全怡月 文/摄)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