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当下,村庄发展如果还只靠“单打独斗”,往往会面临资源有限、人力不足、发展乏力的困境。在福州多地,跨村联建正成为破题的关键一招。
跨村联建通过推动相邻或产业相近的村庄联合成立片区党委或联合党组织,打破层级和区域壁垒,以阵地共建、资源共享、信息共通、产业共育等多种方式,形成“协同共进”的局面。
一方面,“联”出的是更强的产业。跨村联建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的统筹能力,整合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推动产业规模化、品牌化。连江东湖镇以天竹村为中心村,联合周边村庄串联特色旅游资源,进一步丰富游览体验;闽侯洋里乡以花桥村为核心,通过打造农产品展销馆、洋里市集等,把好货卖出去,把客流引进来……通过“党建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组织优势不断向发展动能转化。
另一方面,“联”出的是更高效的基层治理。通过政务、人力等资源共享,解决村庄交界地带的基础设施“盲区”问题,对于群众就近办事亦有助益。如永泰以城关中心村党委为发力点,升级办事场所,理顺办事机制,实现四村业务“一窗通办”,带来村民办事体验、村庄管理效能的同步优化。
可以看到,跨村联建成效已现,但其可持续性仍需关注两点:一是避免“联而不融”,只有真正畅通机制,打通壁垒,才能推进资源共享共用。二是合理把握“联建半径”,中心村辐射带动的成员村并非越多越好,如果“饼摊得太大”,资源协调反而力有不逮。这两点都要在不断探索实践中,因地制宜找到解决方案。(阿奇)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