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道山路,商家将福州传统手工编扎花灯摆在显眼位置。
元宵节临近,福州市区市场上的花灯逐渐热销。头戴“三条簪”赏花灯成为不少市民游客追捧的节日时尚妆造。
9日,记者在福州道山路、澳门路、鼓西路等处的多家花灯店看到,许多市民游客在选购花灯。各类造型、材质、工艺的花灯琳琅满目,有传统手工编扎花灯、卡通塑料花灯、水晶玻璃花灯等,价格从20多元到100多元不等。
在澳门路一家花灯店,市民林女士带着女儿选购了一盏传统莲花灯和一盏卡通造型花灯。林女士说,元宵之夜,她准备带着女儿逛三坊七巷赏灯,并拍摄一组头戴“三条簪”、身着汉服、手提花灯的照片。她认为时下流行的福州“三条簪”妆造与传统花灯很搭,很时尚。
记者注意到,不少商家将福州传统手工编扎花灯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其中包括莲花灯、绵羊灯、关刀灯、观音送子灯、孩儿坐盆灯、状元骑马灯、飞机灯等。这些花灯是以竹条编织成的竹架为框架,以纸、布或玻璃等装饰而成的彩灯。
一家花灯店的店主告诉记者,传统手工编扎花灯的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每种传统花灯都有不同的吉祥寓意,比如元宵节送给孩子状元骑马灯,是祝福孩子学业有成、金榜题名;给孩子送绵羊灯、关刀灯,是希望孩子乖巧、威武。这些花灯都与福州民俗有着密切关联。
史料显示,早在唐代,福州就成为全国盛行花灯活动的十大城市之一。宋代,福州花灯工艺达到较高水平。2007年8月28日,“福州南后街花灯制作工艺”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记者 王杨林 文/摄)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