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新看点|过年啦!AI看非遗,福气送给你!
乙巳蛇年迎新春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
我们也将迎来
首个“非遗版”春节
这个春节
来福州,过福年!
AI看非遗
福气送给你!
福州佛跳墙
坛启荤香飘四邻
非遗档案:
福州俗语云,不尝佛跳墙,枉到榕城来。蜚声海内外的闽菜“状元王”佛跳墙,以“满汉全席”为基础,结合闽菜特点,一坛盛满几十种山珍海味,是福州喜宴、酒席、年夜饭上一道必不可少的大菜。2008年,佛跳墙相关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州线面
“汤饼一杯银线乱”
非遗档案:
线面也叫福面。“线”在福州话中与“寿”谐音,所以也被人称为“长寿面”,这也与中国传统的“福寿文化”息息相关。不论城镇乡村,许多人家在每年正月初一的清早,都要吃一碗线面,意味着新年健康长寿。在山清水秀的闽清和闽侯,线面的手工制作技艺都已入列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福州牛角梳
从一根牛角到一把角梳
非遗档案:
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曾赞叹:“福州女子有此宝物,格外标致起来,女子美的水准竟高过苏杭女子数倍,像是希腊古代的雕塑人形!”有此宝物,说的便是“福州三宝”中的牛角梳,它是以牛角为材料制成的梳子,因其常刻有精美的图案,在国内外享有盛誉。2020年福州角梳制作技艺被列为第六批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脱胎漆器
人间国宝
非遗档案:
福州素有“中国漆都”的美誉,福州脱胎漆器与北京景泰蓝、景德镇瓷器并称“中国工艺美术三宝”享誉国内外。世人惊叹它的精美,“珍贵的黑宝石”“东方难得的珍品”“人间国宝”等词句都是对福州脱胎漆器的溢美之词。2006年5月20日,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寿山石
以刀为线 以石为纸
非遗档案:
福州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享有“三山巧艺、四海独绝”的美誉。寿山石雕作为“福州特艺三宝之一”,其雕刻技法既传承了传统中国玉石技法的特色,又集福州地区木雕、根雕、泥塑等多种民间工艺之所长,有“天遣瑰宝‘到’闽中”的美好传说。2006年5月20日,寿山石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州软木画
“东方艺术珍品第一奇画”
非遗档案:
福州软木画起源于1914年,由福州北郊西园村的木雕师吴启棋等人创立。软木画融“雕”“画”于一体,是传统福州木雕工艺衍化出的工艺新品种。2008年6月7日,福州软木画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闽剧
古韵有新声
非遗档案:
如果说榕树是最能代表福州的植物,那闽剧就是最能代表福州的声音。甚至闽剧还有一个雅称:“榕腔”。闽剧居福建省五大地方剧种之首,剧团数量多、观众覆盖区域广。近百个剧团在城市乡间的剧场舞台奔走,榕腔吟唱,不绝于耳。2006年5月20日,闽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油纸伞
传统工艺与吉祥寓意的完美结合
非遗档案:
福州油纸伞作为福州三宝之一,距今已有逾千年历史。关于油纸伞,在福州有许多说头。“油纸”与“有子”谐音,寓意多子多福。油纸伞伞架为竹,寓意节节高升。其外形为圆,寓意美满团圆。如今,福州油纸伞作为日常生活用具的角色虽已淡化,但其所蕴含的文化与艺术价值却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2020年,福州油纸伞制作技艺被列入福建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茉莉花茶
闻香不见花,独特冰糖甜
非遗档案:
茉莉花茶,又被称作茉莉香片,是将茶叶和茉莉鲜花进行拼和、窨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成的茶叶,茶香与茉莉花香交互融合,有“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的美誉。2014年11月11日,花茶制作技艺(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该项目包括了花茶制作技艺(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来福州,过福年!
热热闹闹赏非遗
福气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