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世衔:用艺术创作助力畲乡振兴
在罗源县松山镇竹里村,有一座古朴又充满艺术气息的院落——谷仓画院。画院的院长郑世衔是一名“70后”。不久前,他创作的一组以畲族文化为重要元素的脱胎漆器作品《只此畲绿》在第五届福建省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大赛上荣获金奖。
郑世衔。
郑世衔认为,是畲族乡村给了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他希望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回馈乡村,帮助实现乡村振兴。
郑世衔曾在北京、厦门等城市从事美术老师、艺术总监、设计师等工作。2016年,他回到罗源追寻乡野艺术梦,在竹里村扎下根。
郑世衔看中了村里一座有着近两百年历史的老宅。由于年久失修,老宅已破败不堪。老宅对面的一座房子,曾是谷仓,郑世衔也进行了修缮,他的“谷仓画院”由此得名。
在谷仓画院老宅的墙壁上,有一幅醒目的壁画,是郑世衔根据当地流传的畲族神话故事创作的。郑世衔保留了两侧白墙,用黄土、竹片、海蛎灰等材料在上面创作,既恢复了老宅原有的韵味,又使其成为教学点和展示点。画面中,畲族的神话传说与现实生活场景相互交融,展现畲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我从小生活在罗源,这里有很多的畲族乡村。所以我对畲族文化充满好奇,总想探究和挖掘它的文化价值。”在谷仓画院,郑世衔尽情地将畲族文化和元素融入艺术创作中。在画院里,有不少郑世衔创作的畲族主题油画及文创作品。
郑世衔巧妙地将畲族元素与漆器相结合,其中脱胎漆器作品《只此畲绿》堪称经典。它以芭蕉叶为原型进行创作,绿色芭蕉叶形的脱胎漆器可作为干泡台,与之相配的7枚茶则背面,都绘有畲医药、畲拳、织布、苎麻、竹竿舞等图案,生动展现畲族生产劳动场景和生活风情。此外,搭配芭蕉叶面上的露珠,以及两枚石榴形的器皿,巧妙地将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相融合,深刻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题,也展现了郑世衔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目前,谷仓画院有7名老师和锔艺、陶瓷、漆艺、绘画4个工作室。郑世衔将画院对面的空地租下,建成一座文创工坊,同时招募竹里村的闲置劳动力,教他们装裱、漆艺等技艺,帮助他们增加收入。谷仓画院的发展,为竹里村带来了文化繁荣。越来越多的团队入驻竹里村,竹朴乡畲院、怀素书院等开放运营,为竹里村进一步带来了游客与流量。
对于未来,郑世衔希望在现有作品品类的基础上,增加产量,拓宽销量,将富有畲族特色的艺术品、文创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海外。不仅要让更多人感受到畲族文化的魅力,更重要的是为更多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村民收入,用艺术文化助力竹里村实现乡村振兴。(记者 刘露/文 包华/摄)
- 发现身边的文物!福州市“四普”新发现文物线索持续征集中(2024-11-29 21:39:09)
- 上海街道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班(2024-11-29 19:48:51)
- 香港理工大学举办活动探讨严复思想(2024-11-29 09:13:03)
- 周日来上下杭免费品“茶王”(2024-11-29 09:09:36)
- 昌都藏族同胞 参观罗源畲村(2024-11-29 09:06:45)
- 福州市区唯一“中国五星级温泉”就在三江口(2024-11-29 08:18:05)
- 本周末一起品“茶王”(2024-11-29 08:01:12)
- 严复思想展览走进香港(2024-11-29 08:01:12)
- 福州市文明乡风专题现场会召开(2024-11-29 07:41:02)
- 百城网媒大咖走进奉化:感受古今交汇的魅力(2024-11-28 10:46:35)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