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16年成为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 “汕优63”有何神奇之处?
10月29日下午,“汕优63”40周年暨水稻种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交流活动在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谢华安院士作主旨演讲。
今年是被誉为“东方神稻”的杂交水稻良种“汕优63”通过省级品种审定40周年。它的培育有哪些故事,它有哪些神奇之处?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在座谈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省农科院研究员谢华安作了题为《杂交水稻汕优63的选育与应用》的主旨报告,系统回顾了“汕优63”选育过程、技术路线和取得的成就。
谢华安院士出生于福建龙岩的一个小山村,长大后他投身农业,立志要为了“让大家都有一碗饭吃”的梦想而努力。
我国第一代杂交水稻品种推广后,由于稻瘟病抗性不强,尤其是在山区和稻瘟病重病区发病较严重,造成大面积减产。为此,谢华安以培育抗稻瘟病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为目标,开始设计选育抗稻瘟病的恢复系。1972年,谢华安和其他科技工作者一起来到海南,成为研究育种的“南繁候鸟”。
在此前的采访中,谢华安曾回忆说,当时为了防止老鼠偷吃稻谷,他和同事经常打着手电、拿着棍子在田埂里守一整夜。
1984年,“汕优63”横空出世,并在福建通过审定。它一出世就备受瞩目,因为它解决了高抗稻瘟病这一关键技术难题。从云南到上海,从海南到山东,“汕优63”在我国16个省份大面积推广。印度、越南、孟加拉国、菲律宾、西班牙、马达加斯加、马里、墨西哥……“汕优63”还在全球4大洲13个国家推广种植。
资料显示,从1986年到2001年,“汕优63”连续16年成为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据统计,“汕优63”累计推广10多亿亩,增产稻谷700多亿公斤,新增经济效益600多亿元,并创下杂交水稻推广速度、年种植面积、累计种植面积、增产稻谷总量4个全国之最,创造了中国稻作史上的奇迹。1988年,“汕优63”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近日入选全国“十大杂交水稻荣誉品种”。
在当天的座谈会上,与会院士专家还围绕“汕优63”的历史贡献和水稻“丰产、优质、抗逆、广适”育种目标,分享了新时代水稻育种创新、技术进步和品种更新换代的新思路,为推动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和意见建议,并发布了《中国水稻育种创新福州倡议书》。
展望未来,谢华安希望能带领团队创制高产、优质、抗逆和广适应性的优异种质,培育超级水稻新品种,减少农药和化肥施用,实现“绿色、安全高效”粮食生产。(记者 陈木易/文石美祥/摄)
- 科技赋能下的种业,品种更多、产量更高(2024-11-01 09:35:16)
- 闽台合作品种颜值高味道好(2024-11-01 09:23:16)
- 看!福州优势种业的独特魅力(2024-10-31 09:41:46)
- “闽宁1号”水稻、AI视觉数粒机……种业新产品黑科技扎堆亮相(2024-10-31 09:39:54)
- 在田间,触摸福州种业振兴脉搏(2024-10-31 08:50:25)
- 40年后,我们为何重提这个老品种(2024-10-30 09:58:40)
- 福州“金种子”闪耀全国(2024-10-30 08:42:53)
- 打造特色现代农业,福州有“种”!(2024-10-30 08:03:31)
- 福州“菜篮子”工程实施30年回眸:小小“菜篮子”拎起大民生(2024-10-30 08:03:31)
- “汕优63”四十周年暨水稻种业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举办(2024-10-29 23:21:54)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