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
如今我国是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申遗成功凝结着坚持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建设文化强国、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不懈努力,对于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积极意义。要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应“保”字当头。我们需要树立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理念,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正确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与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之间的关系,统筹好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加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监测,维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构建大保护格局。要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应“活”态传承。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和自然演化的重要载体,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在加强保护传承的同时,也要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让这些重要遗产“活起来”,提供具有时代性、多样化的文化内容供给,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要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为世界文明增添绚丽的中国色彩。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一方面要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积极与各国分享、交流遗产保护的经验和做法,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这些世界遗产的独特魅力,打造中华文明的金名片、国际文化交流的会客厅,全面生动展现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以更加昂扬自信的精神状态迈向新未来。
——罗鑫(据新华社北京8月8日电)
最近,中国两个能源新数据引起国际媒体广泛关注,一个是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继去年历史性超越火电之后,今年前六个月持续攀升至占中国发电总装机的53.8%;另一个是7月份,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国内月度零售销量首超传统燃油乘用车,成为市场新主流。从源头生产到终端消费,这两个“新突破”表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步伐不断加快,中国作为全球可再生能源领跑者的地位更加凸显。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一次史无前例的生态革命,对人类社会影响深远。中国在战略制定、政策设计、技术研发、资源调配、社会动员等方面所进行的超大规模实践,为其他国家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积累了宝贵经验,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此外,人类的化石能源储备不可再生,资源分布极度不均衡,围绕资源争夺的地缘纷争此起彼伏,而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分布则相对更加均衡,通过技术手段和制造能力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可及性、普及度是解决能源短缺、消弭能源鸿沟的有效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正如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刊文所说,中国“绿色制造能力”是全球能源转型的福音。绿色低碳能源转型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国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角度作出的重大抉择。对于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而言,以什么样的方式生产和消费能源,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的未来。最近一段时期,一些发达国家以所谓“产能过剩”为由抹黑打压遏制中国新能源产品和技术,其目光之短浅、心胸之狭隘令人遗憾。尽管如此,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脚步不会停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战略决心坚定不移。随着全面绿色转型加速推进,中国必将为世界绿色发展注入持续强劲的新动力。
——叶书宏(据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
纵观各种现场火爆的体验式、潮流式消费,都充分融合了娱乐、策展、潮玩等内容。这些新场景,是年轻人消费主导权的表达和释放。他们通过多种消费方式互动、沟通、分享,收获的不仅是一个盲盒、一次医美,还有更多的情感满足。消费新场景是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的系统集成。今年以来,一系列政策举措陆续出台,聚焦满足年轻人多元消费需求。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激发改善型消费活力,鼓励沉浸体验、剧本娱乐、数字艺术、线上演播等新业态发展。让消费者持续保持新鲜感,才能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年轻人的消费潜力巨大,他们能敏锐发现并迅速捧热新玩法。充分发挥“年轻力”引领消费持续保鲜,要注重对“Z世代”消费习惯、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的研究,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打造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从供给端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要打造青年友好型消费环境,针对存在的不足和短板,相关部门和企业须从政策、机制等方面予以改善;要适当引导、塑造年轻人的消费理念,形成理性消费、绿色消费风尚。
——李万祥(据8月19日《经济日报》)
- 外交部回应赖清德重弹“互不隶属”论调:台湾绝不可能成为一个国家!(2024-10-10 17:17:37)
- 注意了!网购“好评返现”属于违法行为(2024-10-10 12:11:50)
- 麦当劳板烧鸡腿堡全新升级,携手FARMER BOB打造美味与潮流跨界体验(2024-10-10 11:25:37)
- 中法艺术家福州再续“文化之春”(2024-10-10 10:27:02)
- 国庆假期莆田消费市场活力足(2024-10-10 10:17:00)
- 新华社:国足已到最危险的时候(2024-10-10 10:01:14)
- 杀妻中国男21年后被捕 疑王思聪舅舅(2024-10-10 09:41:00)
- 拿下全球70%以上的绿色船舶订单 我国造船业前三季度成绩单来了→(2024-10-10 09:12:02)
- “侨智汇”人力资源产业园月底投用(2024-10-10 08:33:58)
- 中法艺术共创项目成果展开幕(2024-10-10 08:33:30)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