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司机涂锦铭眼中的“中国速度”:从绿皮火车到高铁列车
在福州机务段高铁司机涂锦铭眼中,中国铁路是雨后的春笋,是初升的骄阳,也是飞驰的骏马。从时速几十公里的绿皮火车的司机,到时速300多公里的高铁列车的司机,1994年进入铁路系统的涂锦铭与中国铁路一起成长,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路发展的历程,目睹了中国高铁不断提速的进程。近日,他向记者讲述了他眼中的“中国速度”。
涂锦铭在驾驶高铁列车。(受访者供图)
从20世纪90年代初第一次坐绿皮火车去上海读书开始,我就与铁路结缘了。当时的绿皮火车没有空调,时速不到100公里,一路上走走停停,花了很长的时间。虽然一路上很疲劳,但第一次坐火车时兴奋的心情至今记忆犹新。
后来,我坐绿皮火车往返的次数多了,渐渐没有了最初的兴奋感。当时只能去火车站售票厅排队买票,有时候排了很久的队都买不到。就算买到票,也不一定能上得了车,因为当时班次少,乘客却像海里的沙丁鱼一样多。过道上、厕所里都站着人,有时候甚至有乘客趴在座位底下。我还有躺在行李架上的经历,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有趣。
除了人多,火车上的味道也很“独特”。方便面的味道、狭小空间里闷着汗液的味道、土特产的味道……各种味道混在一起,加上脏乱的车厢环境,和现在相比差太远了。
我1974年出生,1994年进入铁路系统工作,最开始是当火车副司机。每天的工作比较多,除了驾驶列车外,还要对火车进行检修。由于车头和车厢是隔开的,我们与乘务员之间几乎是“零交流”,只负责联系调度中心,确保列车正常运行。
福州多山,铁路线路崎岖,也常遇到陡坡,有时候客车的时速只能达到70公里,货车就更慢了,只能达到40公里。虽然速度慢,但我很享受沿途的风光,有高耸的树木、清澈的小溪,甚至还见到路过的野猪。每次回想起那段开火车的时光,我都觉得很惬意。
34岁时,我得到驾驶动车的机会。上班的第一天,满满的新鲜感扑面而来:宽敞的车厢、干净整洁的地面与座椅、舒适的空调、提升了数倍的时速……同事沈洋洋也是一名高铁司机,他甚至天天嚷着想上班。
当然,变化不仅体现在环境的改善、速度的提升,我最直观的感受是不同职位的工作细化。我们有机务段、车辆段、电务段等“八大段”,大家的职责不同,携手保障旅客出行安全;动车上有随车机械师,负责处理应急问题。驾驶时,我也不再孤单,可以通过对讲机和手持机和身后的车厢保持联系,感觉大家的心都紧紧连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自助服务更是带来极大的便利,乘客可以网上购票、扫码点餐,不用起个大早去排队买票,大大节省了精力与时间,这是很幸福的事。
不仅如此,福州火车站也焕然一新,各式各样的便民设施无处不在。
全国首条跨海高铁——福厦高铁的建成,是我国铁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这放在二十多年前,根本不敢想。
从绿皮火车到高铁列车,对旅客来说是全新升级的体验。而对我们高铁司机来说,意味着更高的自我要求。以前只要求自己开得安全,现在还要开得平稳,保证列车起步和停下都尽可能“丝滑”。
绿皮火车翻山越岭,高铁列车呼啸而过,仿佛穿越时空,如今,高铁的试验时速最高可达453公里,还有望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加快,这就是“中国速度”。
巨大的变化背后,是改革开放后中国铁路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我看到,速度慢、噪声大的绿皮火车逐渐减少,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快速便捷的高铁列车。今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6万公里,全国铁路“一张网”智能高效,世界领先。今年国庆假期首日,福州火车站发送旅客216326人次,创历史新高。
看,日新月异的中国铁路正以“中国速度”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驶向灿烂的未来。(记者 陈君沂)
- 王楚钦/梁靖崑夺得WTT中国大满贯男双冠军(2024-10-05 14:01:58)
- 返程客流增加 南铁加开旅客列车156列(2024-10-05 13:27:49)
- 清澈的爱 只为中国|昂首向未来(2024-10-05 13:19:11)
- 国庆黄金周全国铁路发送旅客人次累计1亿+(2024-10-05 12:21:50)
- 中国贸促会就欧盟投票通过电动汽车反补贴案终裁草案发表谈话(2024-10-05 11:32:37)
- “新中式”体验游出圈 游客感受“闽式生活”(2024-10-05 10:43:20)
- 特写:高铁上遇见“非遗”(2024-10-05 10:42:39)
- 林诗栋/蒯曼夺得WTT中国大满贯混双冠军(2024-10-04 21:37:41)
- 欧盟委员会向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提议获通过(2024-10-04 18:48:58)
- 欧盟中国商会:对欧盟推进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表示强烈不满(2024-10-04 18:48:52)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