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

鼓岭之友和老朋友、青少年重温美好记忆

2024-06-24 07:23:30来源:福州日报  作者:朱榕 燕晓 林双伟

面对面交流,戴上“老三校”(即英华中学、华南女中、陶淑女中,福建师大附中的前身)校徽,赠送精心整理的相册,定格欢聚时刻,在千年柳杉造型的留言墙上写下祝福……23日,2024“鼓岭故事”分享会举行,8位鼓岭之友和多所高校师生、老朋友分享“鼓岭故事”,追忆美好时光,师生情、闺蜜情、故园情,声声诉说动人心,青翠柳杉和娇艳绣球花,共同见证浓浓鼓岭情。

分享会现场,毕乐华(左)与李怡英的双手久久握在一起。记者 林双伟 摄

百岁老人难忘师恩

分享会现场,来了一位英华中学学生,说起穆蔼仁,他激动地表示:“我虽然已经100岁了,但我永远是英华的学生,是穆老师的学生”。

老人名叫陈世明,是惊涛级学生,穆蔼仁、毕理夫妇曾担任他的老师,范哲明曾资助他读英华中学、福建协和大学。老师们都曾在鼓岭居住,也成为影响陈世明一生的良师益友。

“我是穆老师最钟爱的学生。”陈世明自豪地回忆说,他家中还珍藏着一张泛黄的手写校刊《TIDE》创刊号,那是两人友谊的开端。

原来,在英华中学内迁到南平顺昌洋口期间,陈世明等学生主编了一份校园报刊《TIDE》,用英文写关于洋口的新闻、文章、散文等,穆蔼仁担任报纸顾问,两人结下亦师亦友的深厚情谊。

在穆蔼仁离开英华后,陈世明不间断给老师写信,字里行间充满孺慕之情。在一封1941年写的信中,他这样写道:“有许多许多的心里话想告诉你,但不知道这封信能不能使您感到满意……”

1995年,陈世明到义序机场迎接穆老师。对方远远看见他,就用福州话喊“世明哥”。这一声亲切的称呼,冲淡了久别的疏离感,两人又恢复到了以前的亲密中。陈世明说:“虽然穆蔼仁是老师,但其实比我小3岁,他用福州话叫我‘世明哥’,我称他英文名字‘麦克’。”

在陈世明等一批英华学生努力下,2018年,穆蔼仁的英名被刻上了三山陵园抗日志士墙,成为首位名字镌刻于福州抗日志士纪念墙的外国人。

鼓岭闺蜜再次相逢

23日的分享会,毕乐华一进门就在寻找李怡英的身影,两人四目相对,就不约而同张开双臂,紧紧拥抱在一起,久久不愿分开。这是两人在童年阔别后第五次相会,隔着岁月来之不易的拥抱,这对“鼓岭小闺蜜”感动了所有人。

“这是我珍藏的相册,送给你一份。”一坐定,李怡英便掏出事先准备的相册,里面是2014年以来,两人4次相聚的照片,每一张照片两人始终紧紧依偎着,幸福而温馨。原来,两人曾于2014年、2017年、2019年、2023年在福州相聚。

“我是‘双胞胎姐妹’的姐姐李怡英,这是我的美国妹妹”,李怡英回忆说,两人出生在颠沛的抗战时期,随英华内迁至南平顺昌洋口时出生,当时正值校庆日,父母分别以“英”“华”为她们取名。

离别时还是女儿家,重逢时却已两鬓斑白。然而,65年的分别并未冲淡两人的友谊,她们更加珍惜每一次相遇,这次也不例外。李怡英早早就等在了现场,并叫上了家族中的第四代。

毕乐华珍惜地翻看着相册,和李怡英再次认真回忆每一次重逢,饱经风霜的脸上不时浮现笑容。在鼓岭一起嬉水、爬树的童年经历,构成了毕乐华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李怡英透露,她们正计划在大洋彼岸的下一次相聚。“我已经通过了赴美探亲的十年签证,随时准备出发!”她说。

故园情深最是难忘

百年前的鼓岭避暑社区生机勃勃,来自20多个国家的外侨在此避暑度假,凉爽的空气和明媚的阳光吸引着他们,鼓岭见证了他们人生的各个阶段,也见证家族的繁衍和友情的诞生。

一些家族在中国生活三代以上,他们中的许多人在福州出生。福州是他们的第一故乡。

“在来这里的路上,我遇到一名格致中学学生,非常亲切,因为我的祖父曾在格致中学教授科学、生物。”故人重逢,李·加德纳高兴地打开了话匣子,他的祖父、父亲均在福州协和医院出生。

李·加德纳是“鼓岭故事”主人公密尔顿·加德纳的侄孙,他有4个哥哥、1个姐姐,全部在福建出生。密尔顿·加德纳曾在鼓岭生活了9年,临走时他对小伙伴说:“我一定会回来的”,这个梦想一生未能实现。故土难离,加德纳家族的几支后裔曾在不同时期回来寻根,在鼓岭、福州的美好回忆促使他们一次次踏上归途。

“这是我第六次来到鼓岭”,李·加德纳说,最近一次是2023年,他在格致中学内取走一罐土。为表示感谢,他回赠了产自美洲、能吸引蝴蝶的香草。李·加德纳说,“我叫它友谊之草”。

福建师大附中代表高兴地向大家介绍,2013年,学校启动中美高中课程实验班,聘请美籍外教授课,每年招收120名学生,致力于“鼓岭缘”在下一代青少年之间延续。这些毕业生中,有很大一部分考入美国的高校,教育合作越来越频繁、深入。

历史是一面镜子,在回望历史中感受美好的情谊,相逢中展开更美好的未来,鼓岭正成为中外友好交流交往的国际平台,也给人们更多启示。(记者 朱榕 燕晓

【责任编辑:徐匆】
相关新闻
福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

日新闻排行榜周新闻排行榜月新闻排行榜
讲述福州|手上功夫——软木画
讲述福州|手上功夫——软木画
福州市区首座曲面人行天桥来了!
福州市区首座曲面人行天桥来了!
福州人都懂的“避暑神器”
福州人都懂的“避暑神器”
青年集市亮相 众多非遗项目精彩上演
青年集市亮相 众多非遗项目精彩上演
福州房产频道
福州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上调
福州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上调
专题推荐
“青”爱的鼓岭——2024“鼓岭缘”中美青年交流周
古厝背后的故事
福州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专题询问
文化中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