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峰会观察

2024-06-22 08:15:25来源:福州日报  作者:沐方婷

循环经济产业园背后的“城市矿产”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峰会观察

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峰会观察峰会现场。(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供图)

新时代的“卖碳翁”卖的是什么“碳”?两个产业园“强强联手”会擦出怎样的火花?……21日上午,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峰会在福州召开,200多位政府部门以及国内循环经济园区、龙头企业及科研机构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透视循环经济产业园背后潜藏着的“城市矿产”。

一个见证:

跨越30年的互动演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13年到2023年,中国城镇化率从55.75%上升到66.16%,10年来,1.88亿人涌入城市。身处城市化浪潮之中,每天产生的垃圾是城市不得不解决的现实难题。

此情此景下,一个个现代化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在城市之中演变、诞生,又最终反哺、影响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城市群。峰会上,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副会长皮猛,勾勒出一幅城市与循环经济产业园同发展、共进退的历程图。

福州与红庙岭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的互动演变,正是这一历程的生动见证。园区建设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当时,市区仅有的3个垃圾堆放场已到达极限。”市城管委主任陈登峰回忆,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亲自谋划、研究选址红庙岭园区建设。

30年来,福州城市发展一路向前,GDP从百亿到万亿,跻身全国城市二十强。红庙岭一路追青逐绿,华丽转身,从垃圾填埋到焚烧,再到餐厨、危废、厨余、大件、飞灰、炉渣、渗滤沥等所有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实现了全覆盖,率先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在全国同类型循环经济产业园中,福州红庙岭走在了前列。

建设始于城市需求,然而园区不止步于需求。如今,红庙岭园区先后吸引600多批次、2万多人次市民、学生、机关干部和社科学者等来园参观学习、调研考察。峰会当天下午,与会嘉宾也前往红庙岭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参观考察,一批批参观者见证着生态文明在这座城市传递。

一场转型:

从古代卖炭翁到现代“卖碳翁”

“古代的卖炭翁,卖的是把十指染黑的炭;新时代的‘卖碳翁’卖的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峰会现场,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教授杜欢政揭示了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背后潜藏着的新格局、新市场。

当前,经济增速放缓之际,如何寻找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点?在杜欢政看来,运用颠覆性、原创性技术,打开环卫处置中的循环利用应用新场景,将是一条可探索之路。

全球环境危机之下,欧盟率先提出要求家电里必须含有30%的再生塑料,如果达不到30%,就要收取200英镑的碳边界税,宝马汽车的末端装备要求使用回收和二次材料的比例达到60%以上,“然而,这些材料就在我们的垃圾桶里。”杜欢政说。

“双碳”目标下,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将是“城市矿产”,世界上有多少新东西就有多少旧东西。报废的汽车和报废的钢铁就是城市矿山,报废的塑料就是城市油田,报废的纸就是城市森林,报废的衣服和废旧纺织品就是城市棉田。

如何实现一个转型——从末端无害化处置到前端资源化高质量利用,成为国家和城市竞争的新兴赛道。如今,福州已站在一个不错的起跑线上,相关数据显示,通过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处置,红庙岭每年可以节约能耗31.64万吨标准煤、减排约77.6万吨二氧化碳,发电约7.8亿千瓦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红庙岭正在加速研究制定最新的园区“双碳规划”,将以清单的形式,借助引进先进技术、项目有机联动、处理系统技术改造等多种方式,尽可能挖掘园区内可提升的降碳减排空间,助力“双碳”目标加速实现。

一次合作:

两个循环经济产业园强强联手

北京是人口超2000万的超大城市,每天需处理超2万吨的生活垃圾,作为北京面积最大的中心城区,朝阳区的生活垃圾处理量不可小觑。本次峰会上,另一名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实力选手”——北京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相关负责人也来到现场。

自建成以来,北京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共处理各类废弃物2000多万吨,上网发电40余亿千瓦时,实现能源梯级次利用和资源循环利用,从当初的垃圾处理场摇身一变成为城市“继电站”。未来,园区将建立低碳园区,系统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当天,北京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管理方北京朝阳环境集团有限公司与福州市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中心达成了战略合作意向,以减污降碳节能增效为目标,朝着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各类废弃物协同处理产业体系方向发展。这标志着以新质生产力为基础,一场强强联手的跨区域循环经济产业合作就此开启。

峰会上,福州沪榕海环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获生活垃圾焚烧厂AAA等级评价获证企业,全国7家企业荣获绿色低碳企业称号,其中,福建保罗绿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福州企业入选。北京朝阳环境集团有限公司、福州市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中心等6家循环经济产业园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典型案例,挖掘更多绿色循环优秀经验,镌绘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底色。

(记者 沐方婷 通讯员 许流钦)

【责任编辑:伊宁倩】
相关新闻
福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

日新闻排行榜周新闻排行榜月新闻排行榜
薛晨入选巴黎奥运会女子沙排名单
薛晨入选巴黎奥运会女子沙排名单
乘着歌声的翅膀
乘着歌声的翅膀
福州上空出现七彩祥云
福州上空出现七彩祥云
奇台文化福州行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奇台文化福州行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福州房产频道
福州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上调
福州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上调
专题推荐
“青”爱的鼓岭——2024“鼓岭缘”中美青年交流周
古厝背后的故事
福州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专题询问
文化中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