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福州:始终心怀珍爱之心尊崇之心,全力守护文化之根城市之魂

2024-06-04 13:38:26  来源:《城乡建设》2024年第10期

日前,《城乡建设》2024年第10期发表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郭宁宁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福州:始终心怀珍爱之心尊崇之心,全力守护文化之根城市之魂

郭宁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福建福州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亲自推动建立文物保护“四个一”机制,在全国率先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全力保护林则徐纪念馆和林觉民、冰心等名人故居,推动修复闽王祠、华林寺、琉球馆等重要历史遗迹。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专门为《福州古厝》一书作序,指出发展经济是领导者的重要责任,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文物,保护好名城,同样也是领导者的重要责任。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指出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强调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得益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亲自推动保护和一以贯之的关心重视,福州这座城市的历史文脉、古城风貌、城市记忆得以赓续和传承。福州倍加珍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怀着特殊感情、带着特殊责任,持续保护好福州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有福之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福州:始终心怀珍爱之心尊崇之心,全力守护文化之根城市之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

从稀缺性看,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必须坚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和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强调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福州从中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强烈的历史担当、厚重的文化情怀,深刻认识到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特别是福州作为八闽首府,有着70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和2200多年建城史,历史遗存丰富。比如三坊七巷,就有着“里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以及“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的美誉,其中星罗棋布的历史建筑、文物资源,一砖一瓦、一梁一柱、一碑一刻,都是历史的见证、精神的传承。福州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以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为契机,全面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像爱惜生命一样保护好福州的文化遗产,切实维护好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

福州:始终心怀珍爱之心尊崇之心,全力守护文化之根城市之魂林觉民、冰心故居

从传承性看,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的“根”与“魂”,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 ;强调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我们深刻认识到,历史是城市的记忆,文化是城市的灵魂,福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要更加注重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要坚持守正创新,深入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研究阐释其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特别是要坚持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提升活化利用、展示传播水平,让深深镌刻在榕城大地上的闽都文化焕发新的光彩,成为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的靓丽名片。

福州:始终心怀珍爱之心尊崇之心,全力守护文化之根城市之魂三坊七巷的闽剧演出

从人民性看,历史文化遗产是公共资源,必须坚持让保护传承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 ;强调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同时要合理利用,使其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充分发挥作用。我们要用心感悟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为民情怀,深刻认识到文化遗产来自广大民众的创造,人民群众是文化遗产的真正主人,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能“养在深闺无人识”,更不能不对外开放或仅供少数人使用。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在加大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传统村落等保护力度的同时,进一步丰富文化业态,留住乡愁记忆。特别是要以文化优先、大众消费为导向,依托历史文化街区和文化遗产点,打造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旅新场景、新业态,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同时,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加丰厚的历史文化滋养。

【责任编辑:徐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