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

产权变股权、老宅活起来 福清江镜侨厝文化走向全国

2024-04-29 08:34:24来源:福州日报  作者:钱嘉宜 石美祥

福清南宵村古厝。记者 石美祥 摄

福清江镜镇自古海丝古渡密布,保存有众多海丝历史文化遗存,不少村落古厝连绵,且建筑风格颇具特色。近年来,江镜镇采用成立农村古厝合作社等方式,让村民老宅产权变股权,走出了一条古厝活化利用之路,让全国更多人认识福清,感受侨厝魅力。

记者日前在江镜镇南宵村采访时了解到,南宵村的“下和洋古民居群落”形成于清代和民国年间,风格多样,人文气息浓厚,如高由禧院士故居、下和洋小学、百年基督教堂等极具文化价值的古厝鳞次栉比。

2020年,南宵村下和洋自然村成立福建省首个农村古厝合作社。合作社通过厘清古厝产权和使用权,让拥有古厝的村民产权变为股权,每人股份以拥有继承权的古厝面积计算,村民占71.2%,村集体占28.8%。目前,下和洋自然村一共有13座古厝、3座学堂旧址加入了合作社。

一处挂着“侨贤之家”铭牌的砖石结构古民居,便是华侨高仁德的故居。记者看到,古厝前后共两座,中间设有采光天井,双坡顶结构。在古厝的正面,上半部分砌红砖,下半部分方石块整齐码起,地域特色鲜明。如今,透过檐廊,仍旧可以从每片砖瓦、每根梁栋上看到古厝依稀透出的或雅致、或灵动、或威严的风格和韵味。

高仁德是下和洋村走出的侨贤代表之一。晚清时期,他远渡重洋到印尼创业。事业有成后,他往家乡寄回钱款起厝,还筹建了福清市第一所完全小学——下和洋学堂。此后,高仁德持续热衷于公益事业,20世纪80年代初还捐资筹建了下和洋小学,发展当地教育事业。

对于“网红”村南宵村来说,古厝是乡村振兴的家底,但如何发挥家底作用则是长期课题。近期,游客走进南宵村,很容易注意到古厝群前一大块刚刚平整好的土地。“对于古厝的保护前几年经历了一个高峰,眼下我们正在开发上寻求新的出路。”南宵村党委书记薛尔辉说。

村里近期在古厝群前平整了一块约30亩的土地,计划打造古厝研学体验游项目。利用古厝的知名度和文化内涵招引游客,利用新地块丰富旅游项目、增加乡村游功能,让游客可以体验农事活动、研学活动、团建娱乐等。

南宵村的古厝声名在外,不远处的岸兜村古厝则是新晋“网红”。今年初,央视《古厝里的中国》第二季“侨厝诉乡愁 悠悠家国情”直播活动在岸兜村举行,福清独特的侨文化通过一幢幢侨厝传递给全国观众。

始建于1937年的岸兜村乾昌当铺,是当时福清县水泥混凝土结构的洋楼,虽以福建传统民居为本,但建筑内部融合了不少伊斯兰建筑元素。大门两侧门窗皆为尖拱洞形,一楼、二楼两侧门窗也多如此;建筑内雕梁画栋,木制构件精细、美观,与钢筋窗户、水泥柱、瓷砖等现代建材相得益彰,处处体现出中外合璧的建筑特色。

如今,该古厝内最大程度保留原貌,精心布置起诚信主题展馆,分为乡村发展、华侨建设、诚信家风等主题篇章。

福清侨乡博物馆馆长毛胤云说,在福清,一幢幢风格各异、中外融合的侨厝寄托着浓浓的乡愁,承载着福清人深厚的家国情怀,成为福清独特的文化符号。(记者 钱嘉宜 通讯员 融宣

【责任编辑:徐昕昀】
相关新闻
福州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

日新闻排行榜周新闻排行榜月新闻排行榜
闽江之心迎来首场夜间房展会
闽江之心迎来首场夜间房展会
总额500万元,家装消费券回馈市民
总额500万元,家装消费券回馈市民
城市建设艺术家基因 ,带来更高阶居住享受
城市建设艺术家基因 ,带来更高阶居住享受
注重品质细节,旗下两个楼盘获大奖
注重品质细节,旗下两个楼盘获大奖
福州房产频道
福州住房展销会在闽江之心开幕 130多个在榕地产项目集体亮相
福州住房展销会在闽江之心开幕 130多个在榕地产项目集体亮相
专题推荐
福建深入践行大食物观
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第二十六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
​福清产业数字化巡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