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海会客厅|周炳红:播撒探索宇宙的种子
25日晚,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搭载长征二号F遥18火箭在甘肃酒泉点火发射,周炳红在现场观看了这一过程。就在前一天,他的身影还出现在福州的小学和中学,讲解火箭发展历史,以及人类如何飞向更远的宇宙。
从杭州到泰州再到福州,从线下到线上再到线下,这几年,周炳红奔走各地做航天科普,播撒下一粒粒探索宇宙的种子。
周炳红在闽江师专附小做科普讲座。通讯员 林颖颖摄
科普:
一个真实的科研工作者
24日中午12点,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讲座结束后,周炳红拿出简易模型,为闽江师专附小的同学们演示火箭发射过程。
第一次发射,成功了,现场欢呼一片;第二次发射,失败了,现场陷入一阵沉默;第三次发射,勉强成功,又是一阵欢腾。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算完美的表演正是专门从北京赶来福州参加中国航天日科普活动的周炳红想要的结果。
“参加现场活动,第一是想要和小朋友们互动,第二就是想让他们看到一个真实的、进行科学研究的人。”周炳红顿了顿,又说:“其实科学也是这样,科学的真理在无穷远处。你用语言去描述总是没法穷尽它真实的面目,只能亲身去探索、去实践。”
周炳红的科普之路起源于自家小区,他本来是想给自己的小孩和小区里其他的孩子做航天科普,没想到做着做着就做到了全国各地,还上了央视、做了直播。在他看来,要做好科普不容易,“要在实践中反复迭代,才能找到跟小孩子互动的方法、吸引他们的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这么辛苦做科普的意义又在哪里?周炳红从自身实践中总结:在于点燃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志向,“有了志趣,他们就能够快乐地学习。”
周炳红在福州高级中学做科普讲座。通讯员 林颖颖摄
研究:
从“天坑”专业跳出来
30多年前,周炳红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系。用他的话说,那个时候力学专业还是一个“天坑”专业,当时机械专业才是热门。
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进步,周炳红为他学习的专业找到了用武之地。
2007年,结束法国留学生活的周炳红回到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工作。当时中国要进行探月工程,运载火箭需要优化改进,要用到周炳红所学习的微重力流体力学专业知识。这些知识后来也用到了长征二号、长征三号、五号和七号的技术改进以及优化设计上。
“我参加了长征5号一级火箭和二级火箭级间分离时序的设计,以及上面级火箭长时间微重力滑行优化设计的研究工作。”周炳红说,也就是火箭所有的发动机都关机的时刻,推进剂的流动和传热规律的研究。要保证推进剂附着在火箭储箱的底部,并且有足够的压力,这样让火箭的主发动机能够点火成功。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那是举国欢腾的时刻。还在法国留学的周炳红也感受到了这一时刻带来的自豪。
“杨利伟上太空的消息出来后,法国人拿着当天的报纸跑来找我,报纸的头版头条就是杨利伟的照片,背后一版则刊登了上海外滩的照片。”周炳红说,中国人进入太空,这是一个团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实力的体现。那一刻起,周炳红意识到,自己毕业回国后,有机会参与航天事业。
播种:
遥望宇宙的“太空拓荒者”
98%,这是周炳红在讲座中常常会提到的一个数字。“火箭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可靠性只能做到98%左右,意味着100次发射可能有2次会出现问题。”周炳红解释,“所以我们说做火箭是一件困难而又正确的事。”
探索宇宙的人往往是一群浪漫的人。“就像想要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人,仅仅是因为珠穆朗玛峰就在那。对于有好奇心的人来说,太空本身就具有‘诱惑力’。”在讲座中,周炳红常常会向学生们解释为什么我们要走向更远的太空,“探索太空和我们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太空的规律和我们地球上的规律其实是一样的,在太空中发展的先进技术可以用到我们地球上,有非常大的价值。”
“一代人有一代人火箭。”在科普的过程中,周炳红不仅告诉学生们火箭的发展史,告诉他们探究无穷宇宙的意义,也常常鼓励他们要造出属于他们这一代的火箭,开创属于他们这一代的航天事业。
一次次科普、一场场讲座,就像是一次次播种。或许未来,这些“种子”就能发芽、生根、成长,最终走向更遥远的宇宙。(记者 冯雪珠)
- 神十八发射升空,航天员报告感觉良好!(2024-04-25 21:40:21)
-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点火发射(2024-04-25 21:00:38)
- 发射成功率100%!今晚“出征”的“神箭”还有两手“独门绝技”(2024-04-25 15:52:18)
- 福建科普大讲坛 “中国航天日”主题活动举行(2024-04-25 08:08:56)
-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2024-04-24 15:11:21)
- 李聪:期待首飞完美呈现 身临其境去感受太空家园(2024-04-24 11:35:48)
- “80后”神十八乘组亮相!简历来了→(2024-04-24 11:08:37)
- 4月24日上午,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2024-04-24 11:08:37)
- 微视频|我们的征途(2024-04-24 10:15:52)
- 我国载人航天史上的多个“首次”,你知道吗?(2024-04-24 10:15:52)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