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岐故里探寻严复成长足迹
游客在严复故居内参观。记者 林双伟 摄
100多年前,严复在国难深重、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用《天演论》等一系列译著,唤起国人救亡图存意识,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人”。在严复诞辰170周年到来之际,记者4日走进严复故里——仓山区盖山镇阳岐村,探寻严复的成长足迹和思想历程。
阳岐启航 求学福州船政
阳岐是目前国内保存与严复相关的文物古迹最多、种类最丰富的历史文化集中区,拥有严氏宗祠、严复故居、玉屏山庄、严复墓园等。走进位于严氏宗祠的福建省严复文化纪念馆,严复的一生脉络在参观者眼前徐徐展开。
“严复是阳岐严氏第27世孙、阳岐村严氏的精神领袖。”阳岐严氏宗亲、仓山区严复纪念馆原馆长严孝鹏说。
1854年1月8日,严复出生在福州南台(现台江区)苍霞洲的一个中医世家,其父严振先有“严半仙”的美名,为穷人治病从不计较报酬。1866年,严振先为救人染病去世,严家因此家道中落。严复遂报考免学费且有补贴的福州船政学堂,并以第一名顺利入学。
“严复的父亲在世时非常重视子女教育,行医之余,时常亲自教严复读书。严复七岁到胞叔严厚甫的私塾读书,后严父开设家塾,请来同乡黄宗彝为塾师教严复读书。”严孝鹏介绍,在船政学堂,严复经过五年的理论学习和六年的航行,增进了对西方和世界的了解,思想逐渐成熟。1877年,清政府派遣留学生前往欧洲,严复成为船政第一届出洋学生之一,到英国学习。1879年9月底,严复学成归国,赴福州船政学堂任教习,后被调至天津北洋水师学堂任总教习等职务。
“严复在北洋水师学堂工作生活了20年,他精心治学,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材,包括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北洋大学提调王邵廉等。”严孝鹏说。
战败深思 探寻救国之道
留学期间,严复的兴趣与视野不再局限于坚船利炮,开始涉猎哲学、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著作。
19世纪末,甲午战争的惨败和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严复感受到了国危民困的切肤之痛。他认识到,解决中国面临的危机,必须进行思想启蒙、开启民智。
为此,他发表了《论世变之亟》《原强》等一系列政论文章,抨击封建制度,批判传统思想,呼唤救国维新、改造社会。他还翻译了《天演论》《原富》《群己权界论》等名著,系统地将西方的社会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和自然科学介绍到中国。一时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成为最时髦的词汇,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开明士大夫、维新派和革命派。
不仅如此,严复还把这些理念贯穿到学校教育中,着力推动教育救国,完成了从一个海军教育家到一个启蒙政治思想家的转变。毛泽东同志称赞他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之一。
在严复文化纪念馆,展示柜里摆放了严复的八本译著、严复的部分著作,以及各地学者研究严复的相关书籍,最早的可追溯到1902年。其中,《穆勒名学》是清光绪年间金粟斋的初印本;《社会通诠》是1905年的原件,书中有一枚中国近代最早的严复版权票。
“严复的思想成就,一为自撰政论,二为翻译著作。在他看来,翻译的目的是要直探资本主义社会的命脉。他一生翻译西方著作170多万字,体现了他的爱国热情。”严孝鹏说。
落叶归根 精神激励后人
1900年,北洋水师学堂被八国联军所毁,严复全家离开天津避难上海。后又回到天津辗转就任开平矿务局华部总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总办、安徽高等学堂监督等职。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严复被任命为北京大学首任校长,为北大不被停办作出了贡献。
1918年秋,离别家乡25年的严复从北京回到阳岐避冬。1920年10月,他再次回到故乡福州,住在郎官巷旧居。次年10月病逝,葬于阳岐村鳌头山。
在阳岐村,除了严复文化纪念馆,还有很多地方留下了严复的足迹。他童年、少年生活过的“严氏祖居”,现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完成保护修缮,通过一系列展陈让市民游客从中得到教育、受到启迪;他积极奔走集资重建尚书祖庙,纪念南宋抗元英雄陈文龙;他晚年住过的“玉屏山庄”,是十分精巧的清末建筑;他长眠的鳌头山,已经建成严复公园。
严复穷尽一生,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对于子孙,他立下遗嘱:“须勤于所业,知光阴时日机会之不复更来;须勤思,而加条理;须学问,增知能,知做人分量,不易圆满……”
受其影响,他的大儿子严璩赴英留学归来后曾多次担任财政部次长。1933年上海沦陷,严璩拒绝出任日伪财政部长,后病逝于上海。三儿子严琥在抗日战争期间,舍弃优裕生活毅然决然奔赴福建协和大学任教,被誉为“热爱祖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革命民主人士”。
哲人虽逝,精神永存。如今在福州,除了阳岐众多与严复相关的文物古迹,三坊七巷的严复故居、严复翰墨馆,马尾中国船政文化城等地,也成为追思严复的重要场所。(记者 王玉萍)
- 严复故居:一部家族史 交融两岸情(2024-01-05 09:08:10)
- 福州海警局查获2起假烟案 实行无害化销毁(2024-01-05 09:08:10)
- 注意!福州气温先升后跌!降雨或在路上……(2024-01-05 08:43:57)
- 小伙手指遇冷会变色 原来是患上了罕见的硬皮病(2024-01-05 08:21:43)
- 福州建成167个便民生活圈 服务社区居民150.73万人(2024-01-05 08:18:28)
- 福州星安桥近日启动修缮 将整体修缮桥身夯实河床底部(2024-01-05 08:10:21)
- 福州新区集中签约38个重大项目 总投资超220亿元(2024-01-05 08:07:37)
- 现代物流城民天国际物流中心多栋建筑封顶 是福州“菜篮子”基地(2024-01-05 07:58:24)
- 林英贵:恢复种群发展家庭农场 让连江福橘“重生”(2024-01-05 07:57:05)
- 纪念严复诞辰170周年大会、学术研讨会和配套活动5日起在榕举行(2024-01-05 07:55:43)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