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橄榄节在举办的第七年,迎来了一场颠覆性的变革。
9日,第七届“中国·福州(闽清)橄榄节”在“闽江之心”盛大启动,这是橄榄节首次走出山区,在福州市区举办。对于这次全新的尝试,闽清全县高度重视,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出马,各乡镇齐齐出动,他们只有一个目的——为闽清县果站台、吆喝。
橄榄,不过一件山货,此番大阵仗出山,底气何在?
现场,小青果接连上演“变形记”,直指第一个答案——通时达变。
鲜橄榄、冰橄榄、橄榄汁、橄榄露、橄榄盐……橄榄制品琳琅满目,一个个摊位“尽出精锐”。梅溪镇梅埔村白河江自然村橄榄种植大户张孔江的摊位主打鲜食橄榄,“灵峰”是他的看家品种,脆香回甘,化渣率高。为了更好地保存橄榄,他还细心地在每个包装盖上戳一个洞。“橄榄需要一直呼吸空气来保持水分。”张孔江说。
另一边,一摞罐装橄榄制品吸引了市民游客的注意。“这是橄榄盐,把橄榄碾碎后加入生姜、盐等,混在一起晾晒,泡水喝有开胃、消食的作用。”摊主卖力推介,反响热烈。
橄榄节出山,让更多福州市民游客见识了小青果的大能量,他们的直观感受就是第二个答案——厚积薄发。
闽清橄榄种植已经有千年历史,近年来坚持建基地、育龙头、铸链条,全县橄榄种植面积达6万亩,全产业链总产值达30亿元,种植户的户均年收入突破10万元。今年,更是闽清橄榄产业的丰收之年、突破之年,橄榄大面积丰收。通过“一枚小青果”撬动“大产业”,闽清走出了一条特色的橄榄产业发展之路,先后赢得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全国最具影响力农产品品牌、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三块“国字号”招牌。“以前,只觉得橄榄是过年前后常吃的零食,现在才知道是名副其实的‘致富果’!”市民孙女士说。
探寻下一个答案,记者走进了现场忙碌的人群中:梅埔村驻村第一书记黄起豹准备充分,走进直播间,通过闽清县打造的“云览梅溪”平台直播推介橄榄;福建师范大学学生孙晓宇驻守在“一榄情深”摊位介绍产品,一年来,她在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闽清站学习、实践,服务橄榄产业发展;主舞台,一批又一批客商上台参与橄榄专项签约仪式,闽清以橄榄节为媒,吸引实力品牌强强联合,延伸橄榄产业发展链条,共同建设“梅好闽清”……第三个答案已在眼前——大有可为!
橄榄节走出山区,打响了闽清橄榄的品牌,橄榄节走出山区,是期待迎接新老朋友来到山区,助力“小橄榄”继续搏出“大产业”。( 记者 蒋雅琛)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