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要闻

“双碳”风来——海创会上看“新绿”

2023-06-21 10:34:05来源:福建日报

氢能、储能、碳汇、碳管理、碳金融……本届海创会上,不乏与“碳”相关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观点。绿色发展理念,已进一步渗透到各行各业。

如今,全球正迎来一场以绿色、低碳为特征的产业和技术性变革。完成“双碳”目标,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透过本届海创会,记者感受到“双碳”春风催生的满眼“新绿”。

探秘新能源技术

在20日举行的第二届福建碳达峰、碳中和发展高峰论坛上,来自政府部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代表们围绕碳中和实现路径及技术趋势展开深入探讨。

论坛上,专家表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新能源是重要一环,要以绿色低碳、安全高效为方向,加快推进能源技术革命。记者了解到,我国氢能技术已实现局部突破,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也纷纷开始布局氢能产业链。

在海创会展馆的院士专家和主宾高校展区,一项由谢和平院士团队研发的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项目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据介绍,该技术通过蒸汽压差的物理力学驱动,隔开海水中90多种复杂元素及微生物对电解水制氢的影响,打破以往依靠纯水电解制氢的传统模式。

“我们这种技术生产的是‘绿氢’,依靠可循环、可再生的风电就可以进行电解水制氢,完全没有碳排放。”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综管部部长曹雪幡对记者说,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开创“海上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海水资源利用—氢能生产”一体化的全新海洋绿氢工业体系,将取之不尽的海水资源转化为“海水能源”。

去年12月,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东福研究院与谢和平院士团队(四川大学、深圳大学)签订协议,正式将该项目引进福建,由东福研究院承担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任务。目前,研发团队已完成全球首套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海试样机——漂浮式海上制氢平台“东福一号”的设计及制造。

前来参展的福大紫金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围绕可再生能源与氢能产业相结合,以氨为储能载体,发展“可再生能源电力—电解制氢—合成氨—氨储能—氨氢运用”的“零碳”循环路线。

去年2月,该公司成功开发国内首套3千瓦级“氨—氢”燃料电池发电站,并交付中国铁塔龙岩分公司使用;今年1月,又和厦门金龙客车共同打造全国首辆氨氢燃料电池客车,使氢能有了更多应用场景。

探索新监测机制

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必须制定出清晰明确的战略路线图和具体举措。在第二届福建碳达峰、碳中和发展高峰论坛上,与会嘉宾认为,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监测评价机制和平台,促进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是一大重点。

在“碳”已发展成为可交易可投资的资产之际,碳开发与碳资产管理服务的需求日益加大。由南平国有资本与中科院产业基金共同创立的福建空天碳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面向市场提供卫星遥感监测与数据分析服务、“双碳”数字化开发与碳资产管理服务。

激光雷达遥感通过反演植被垂直结构参数,建立主被动遥感协同的森林碳储量计量模型——海创会上,南平市展台展示的空天地一体化生态碳汇智能监测平台,就是该公司打造的碳监测可信数据平台之一。该平台可以代替传统人工测量方式,降低林业碳汇项目计量监测难度和成本。

挂职于南平工业园区管委会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郑明月告诉记者,该公司拥有全球领先的卫星遥感监测、空天数据分析、数字平台开发等能力,参研的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碳排放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关键测量技术及标准研究》已获批,将在南平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打造示范点,形成“碳监测基础研究—关键技术—集成示范”的全产业链。

论坛上,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福建师范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陈镜明教授提出,应该用全球碳同化系统监测区域碳排放。

“例如,通过生态系统相关模型,遥感系统可以得到叶面积指数、土地覆盖、林龄等数据,从而得到碳源碳汇分布情况。”陈镜明说,团队开发的全球碳同化系统,与国际同类系统相比,更强调用地表遥感资料作为驱动的生态系统模型计算碳通量,并以此作为碳同化的基础,解决大气CO_2浓度观测的局限性。目前,该系统已在全球和区域碳平衡计算方面显示出许多优越性。

探寻新市场蓝海

碳权交易是市场经济框架下解决碳减排问题最有效的方式。“近年来,我省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十分重视市场作用,积极参与碳交易市场建设。”海峡股权交易中心(福建)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李健给出一组数据:自2016年12月交易市场启动到2023年5月,福建碳市场累计配额成交量约4584.88万吨,成交金额达到12.05亿元。

“双碳”目标下,完善碳交易市场体系对于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全球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与会嘉宾建议,应加快健全碳排放、碳资产、碳交易等方面管理,完善碳价形成机制,探索开展企业碳资信评价,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绿色竞争力。

实现“3060”双碳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需要在绿色转型、绿色技术领域进行大量投资。帮助企业更合理地将碳资产盘活,成为多家银行“逐绿前行”的落脚点。

海创会上,厦门国际银行福州分行推出的“绿色建筑贷”获颁“2022年度福建省十大金融创新项目”。这一项目是该分行基于研究成果,为建筑垃圾产业打造的关键市场主体全覆盖、小福建区域全覆盖、主体差异特征全覆盖、企业成长周期金融需求全覆盖的专项金融服务方案,填补了福建省建筑垃圾相关产业信贷产品的空白。

截至2022年末,该分行“绿色建筑贷”余额5.02亿元,较2021年末建筑垃圾有关市场主体贷款余额增长2.46亿元。

此外,受访的海创会嘉宾亦纷纷表示,在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巨大资金需求推动下,建筑节能减碳将在市场层面催生新的蓝海。(记者 李珂)

【责任编辑:钟培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