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要闻

喜报!闽清两家单位入选市级非遗项目传承示范基地名录

2023-06-16 17:47:30来源:新闽清微信

喜报!热烈祝贺!闽清县非遗再创新成果!

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公布福州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示范基地名录的通知

各县(市)区文体旅局、福州高新区文旅局,各相关单位:

为进一步推进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健全和完善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定》《福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示范基地评选与管理办法》精神,我局开展了福州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示范基地申报和评审工作。在各县(市)区文体旅局福州高新区文旅局、市非遗保护中心推荐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审,现决定公布福建省沈绍安漆艺博物馆等 27 家申报单位为福州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示范基地。

各县(市)区文体旅局、福州高新区文旅局和相关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传承工作,为弘扬福州市优秀传统文化作出新的贡献。

附件: 福州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示范基地名录

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3年6月5日

附件

喜报!闽清两家单位入选市级非遗项目传承示范基地名录

闽清县实验小学

闽清县实验小学坐落于县梅城镇南山路29号,占地面积9208平方米,现有38个教学班,共有1915名学生。

闽清豹拳传承基地位于该校师生体育活动区,面积约840平方米,分为豹拳传习区、豹拳图文展示区、多媒体滚动播放展区,配有LED、音响等设备。特邀代表性豹拳传承人黄文波作为该非遗项目指导老师常年进驻该校开展“师带徒”传习活动,对学员分层次进行武术教学,传授豹拳基本招式、手势、步态等,教学内容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由此逐步提升学生对闽清豹拳武术基本知识及技能的认识和了解。

喜报!闽清两家单位入选市级非遗项目传承示范基地名录

校内还成立了豹拳社团,主要招募学员为三至五年级学生,于每周一下午4点30进行训练。主要教学内容为:抱拳礼、金豹防手打连环、右肘击过转身直拳、回身掌出拳、左拦手直拳、转身肘击右直拳、跃步双拍拉手、顶膝朝天脚收拳等等。课程设计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了解和学习博大精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闽清豹拳。

喜报!闽清两家单位入选市级非遗项目传承示范基地名录

喜报!闽清两家单位入选市级非遗项目传承示范基地名录

相关链接:

闽清豹拳

闽清豹拳来历可追溯到清道光年间,经历200多年传承至今。

闽清豹拳源于福建南少林寺(今莆田荔城区西天尾镇九莲山林山村)。南少林五行之豹形拳,乃南少林妙丹禅师首创,后隐传在民间。清道光年间,闽清人黄家祥在闽清七都(今塔庄镇)拜南少林拳师陈彪、鼓贞为师,学习豹拳数年,后家祥请陈彪、鼓贞拳师常驻闽清七都(今塔庄镇)、六都(今坂东镇)、梅溪、闽侯一带教拳。学有所成的家祥又将该豹拳教授予族人弟子黄冬成、黄敬津。冬成、敬津为保家宅平安,守护族人,根据该拳模仿豹扑、腾跃、奔跑等动作衍变而来的“南派豹拳”特点,不断创新,使之成为适合竞技实战要求的闽清豹拳拳术。到了民国中、后期敬津将闽清豹拳传于沙县弟子黄勤和,勤和收陈享文为徒,授之。陈享文在闽清成立闽清县武术协会并担任武术协会会长,收黄文波为关门弟子传闽清豹拳至今。

黄文波8岁习武,拜亨文师傅学习闽清豹拳,一招一式均得其师父真传。为了将闽清豹拳发扬光大,在闽清各乡镇开办武馆和闽清豹拳传承基地并担任各武馆武术馆常务馆长。常年广收学徒传授闽清豹拳,各地学员数约计上千人。与塔庄镇等乡镇中小学挂钩,将闽清豹拳适当简化、编成武术操传授学生,使学生在获得强身健体之余,了解中华武术文化精髓,弘扬中华武术精神。

闽清豹拳主要以“魅力、角度、速度、胆量、视力”取豹之形意为拳,突出稳、准、狠、刁的特点,以刚制刚,以快打慢,手型以爪、拳为主,步形以三七为主,通过传承“南派豹拳”之精华优势,创新闽清豹拳之实战竞技主要套路有:金豹防手打连环、右肘击过转身直拳、左拦手直拳、转身肘击右直拳、顶膝朝天脚收拳、金豹偷桃、金豹朝天拳等。

闽清豹拳历经200多年传承和不断创新,除具备强身健体之功能,已形成实战竞技性极强的武术拳技,学员们通过对豹拳的学习,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同时传承发扬中华武术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华夏儿女不畏强敌的民族气节。目前,学习闽清豹拳的弟子近千人。

闽清县池园镇中心小学

闽清县池园镇中心小学位于池园镇池园村,为了便于学生的教学和实践活动,校内开辟了一间陶瓷制作工艺教育传承基地,配备有小型窑炉,手工制作设备和各种制作原材料,用于日常教学和实践。

喜报!闽清两家单位入选市级非遗项目传承示范基地名录

学校通过邀请省级陶瓷制作工艺传承人黄陶声,向师生讲解池园陶瓷发展史和传授陶瓷手工制作的技艺,培养学生亲自动手的能力,并现场指导学生操作,充分发挥了传承人和老艺人“传、帮、带”作用。学生们学习兴趣浓厚,不仅学习到了精湛的陶瓷制作工艺,还深刻感受到先辈的智慧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涵。

作为非遗项目传承示范基地,池园镇中心小学曾经参加福州市第四十四届世遗大会活动,并获得市级美育示范校基地校荣誉。

喜报!闽清两家单位入选市级非遗项目传承示范基地名录

相关链接:

闽清池园陶瓷制作工艺

池园陶瓷历史悠久,相传明正德年间,闽清县内始于南宋,规模宏大的东桥义窑制瓷作坊,因瓷土资源枯竭而衰败,多有制瓷艺人迁徙至池园建窑烧制日用粗瓷,开池园陶瓷生产之先河。公元1686年,广东潮州制瓷师傅阮思潮来到池园建窑烧瓷,其精通瓷艺,乐于施教,从此池园陶瓷制作技艺以师徒传承的方式代代相传。清乾隆元年以后池园陶瓷以德化和广东制瓷工艺的有机结合为主,景德镇制瓷技术的引进,陶瓷制作技艺不断创新提高,陶瓷生产一直处于鼎盛发展时期。

池园是闽清陶瓷发祥地,是福建乃至全国主要陶瓷产地之一。其传统陶瓷制作技艺,特别是制作特型以上碗类产品,技艺精湛,独树一帜,为 本省所独有。陶瓷是几千年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为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 作用。池园传统陶瓷制作技艺依靠长期熟练操作和实践经验掌握技能,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技术基因,为现代陶瓷工艺技术和设备的革新打下基础。

得益于池园传统陶瓷生产和技术的坚实基础,促进和推动了闽清电瓷、 建材瓷、高频瓷、工艺瓷的不断发展。陶瓷业一直是闽清支柱产业,是池园的经济命脉,池园电瓷已誉满海内外,成为全省电瓷第一镇。

【责任编辑:李琳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