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一季度工业投资增速全省第一 福州如何做到?

2023-05-06 07:33:00  来源:福州日报  作者:颜澜萍 池远

​一季度工业投资增速全省第一 福州如何做到?

三钢闽光产能置换(罗源闽光部分)及配套项目1×110t转炉炼钢工程开工,中科经纬预制菜产研城建设提速,福州高新区创新园三期项目A楼竣工验收……放眼榕城,一个个工业重点项目建设热潮涌动,为福州工业经济发展增添新活力。

GDP的“稳”,得益于工业经济的“进”,工业投资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今年以来,福州市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推动“党建领航、经济领跑、民生领先”行动,以及“项目攻坚增效年”“千名干部进千企”等专项行动,加速项目招引,推进项目建设,全面提升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水平,落实挂钩服务机制和技改投资政策,推动工业投资高速增长,一季度工业投资增长38.8%,居全省第一位。

​一季度工业投资增速全省第一 福州如何做到?罗源闽光生产车间。记者 池远摄

抓项目 筑牢工业压舱石

近日,省市重点项目——福建三钢闽光股份有限公司产能置换(罗源闽光部分)及配套项目1×110t转炉炼钢工程开工。项目投资12.67亿元,将对2座50t转炉落后产能进行原地置换,新建110t转炉一座,配套建设七机七流方坯连铸机两台、LF炉一座、预留VD炉一座等设施。项目投产后,装备水平进一步实现大型化、绿色化、现代化、智能化,助推罗源闽光加速建设高效、优质、智慧、生态的现代化钢铁示范基地。

将视线转向福州高新区创新园三期A地块项目现场,全新的研发办公大楼拔地而起,墨绿色的玻璃外墙科技感十足。项目共9栋楼20个套型,除V套型为5层外,其余套型均为地上9层、地下1层,总投资10.37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加快高新产业集聚,提升区域竞争力,促进海西园发展,为海西园培育成为海峡两岸科技创新和高新产业对接与合作先行区提供有力基础。

重大工业项目是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数据显示,一季度工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33.1%,较上年同期提高3.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个百分点,工业投资支撑作用增强。其中,宝钢德盛精品不锈钢绿色产业基地、申远三期、华电可门三期等117个项目完成投资1亿元以上,大项目带动作用显著。

促投资 为未来发展蓄能

项目建设热火朝天,招商引资马不停蹄。作为我国首个预制菜产研城,位于福州新区元洪投资区的中科经纬预制菜产研城正在加快建设。项目总投资约35亿元,共分两期建设,一期约230亩,二期约300亩,计划2025年—2027年陆续建成投产。“项目设计阶段就不断有知名食品企业前来咨询,随着正式动建,大家纷纷敲定入驻意向。”中科经纬(福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益忠说,将打造具备研发、加工、检验、认证、储运、交易、结算等产业链生态功能的预制菜创新综合体,可辐射全国、东南亚乃至全球市场,带动预制菜产业链投资达100亿元。

当前,位于台江区鳌头路的海荣大厦已完成地下室和上部主体室外工程,正在精装修及扫尾攻坚。该项目是永荣控股、大东海集团联合打造的企业总部项目,占地面积约11115平方米。台江区将结合自身资源禀赋特点,以纺织化工、钢铁建材为主产业链,吸引两家集团的超百家上下游优质企业入驻,力争打造规模超千亿的供应链平台经济产业园。目前,台江正加快协助对接优质企业实地考察洽谈合作。

今天的投资力度就是明天的发展速度。福州市落实靶向招商、产业链招商、市场化招商,紧盯产业链缺失环节、龙头企业、高新领域、前沿方向,力争引进一批本地需要、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同时,抢抓强省会战略实施、中印尼“两国双园”建设等机遇,用足政策和平台优势,加大中外合作、国际化产业协作力度,吸引一批龙头型、平台型、总部型企业落户,为高质量发展蓄能。

优服务 做好要素保障

走进博大生物农副产品供应链中心项目建设现场,车辆来回穿梭,工人抓紧施工,一派繁忙景象。该项目改扩建冷库、车间、综合楼及相关配套建筑,将新增冷库容量3万吨,年加工、配送农副食品约5万吨。

博大生物是扎根马尾的医药制造企业,近年来由于市场变化,发展动力不足。马尾高新园区工作专班人员在走访中了解到,该公司负责人有意愿增加投资,转型升级冷链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帮助企业解决审批等难题。“原厂房容积率为1.0,经过调整,现容积率为2.21,土地利用效率大大提高。”博大生物总经理李洪斌说,项目预计今年7月底封顶,11月投用。

一个重大项目就是一个增长点,一批重大项目就构成一个增长极。福州市强化精准服务,市工信局成立挂钩服务工作组,各县(市)区、工业园区健全挂钩助企服务保障机制,充分了解挂钩企业生产订单、资金账款、技术创新、产业链条等发展动态,结合本地实际和行业特点为企业提供专项指导。同时,重点抓好2023年度100项以上省级工业新增长点项目的服务保障,按照“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原则,通过问题收集、任务分解、协调办理、跟踪反馈的闭环工作方式,全力保障企业反映较突出的用地用工、用电用气、融资贷款等生产要素,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记者 颜澜萍)

【责任编辑:钟培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