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新闻频道 >> 福州要闻

36名院士从鼓楼走出!致敬最闪耀的星!

2022-11-25 09:37:39来源:家在鼓楼微信

鼓楼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发祥地,素有“文儒之乡”之美誉,不但孕育了林则徐、严复、沈葆桢、林觉民等一大批名人英杰,还有30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发轫于此,或生长于坊巷之中,或求知于三山之间,或攻关于闽江之畔……都与鼓楼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们是名城的荣光、鼓楼的骄傲,从大气科学到地质科学,从数学研究到材料物理,从天文科学到水稻育种,他们在国家多个重大科学研究领域,默默耕耘,取得重大成就,在科学的金字塔尖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36名院士从鼓楼走出!致敬最闪耀的星!

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国宝”院士,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院士简介(以当选时间和姓名笔画为序)

邓叔群(1902.12-1970.05)

36名院士从鼓楼走出!致敬最闪耀的星!

福州一中校友,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真菌学家、植物病理学家、森林学家,毕生从事真菌学、植物病理学和林业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真菌研究方面,曾发现4个新属、120个新种;在森林研究方面,制订一套科学经营管理森林的制度,对黄河上游水土保持和林业保护贡献卓著,是中国真菌学、森林学和森林病理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

卢嘉锡(1915.10-2001.06)

36名院士从鼓楼走出!致敬最闪耀的星!

曾任福州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先后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物理化学家,在结构化学研究工作中有杰出贡献,在国际上最早提出固氮酶活性中心网兜模型,使中国化学模拟生物固氮及有关原子簇合物的合成和结构化学研究跻身世界前列。早年设计的等倾角魏森保单晶X射线衍射照相的Lp因子倒数图,载入国际X射线晶体学手册,称为“卢氏图”。

李俨(1892.08-1963.01)

36名院士从鼓楼走出!致敬最闪耀的星!

福州一中校友,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历史学家、中国古代数学史研究专家,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他以大量的史料搜集工作为基础,对中国古代数学史作了大量研究,对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进行整理和研究,一生先后共发表了论文百余篇,专著十余种,开创了中国数学史研究的新局面。

张钰哲(1902.02-1986.07)

36名院士从鼓楼走出!致敬最闪耀的星!

生于福州鼓楼,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天文学家,长期致力于小行星和彗星的观测和轨道计算工作,陆续发现了“中国星”、紫金山一号、紫金山二号等400多颗在星历表上没有记载的新星。国际天文学界为了纪念他,将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台1976年10月23日发现的一颗新星命名为“张钰哲星”。中国天文学的最高奖——张钰哲奖,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王世真(1916.03—2016.05)

36名院士从鼓楼走出!致敬最闪耀的星!

福州格致中学校友,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著名生物化学家、核医学家、中国核医学事业的创始人,长期致力于原子核医学的科学研究、应用和教育工作。在中国创建了同位素标记物合成、液闪测量、放免分析、医用活化分析、稳定核素医学应用、放免显像等技术,系统地进行了甲状腺激素的示踪研究,对中国核医学的研究与应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田昭武(1927.06-)

36名院士从鼓楼走出!致敬最闪耀的星!

鼓楼第一中心小学、福州一中校友,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为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曾任厦门大学校长、福建省科协主席等。我国现代电化学创始人之一,主要从事电化学研究,重视与数理及其他化学学科的结合。先后创建和领导了厦门大学电化学教研室,该室发展为中国电化学研究最重要的基地之一,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电化学学科的快速发展,并跻身国际前列。

冯端(1923.06-2020.12)

36名院士从鼓楼走出!致敬最闪耀的星!

福州一中校友,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著名物理学家、金属和晶体材料学家,创建并领导了“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对促进我国物理学和材料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荣获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奖。因其科学研究的卓越成绩,荣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和陈嘉庚数理科学奖,国际编号为187709的小行星被命名为“冯端星”。

陈彪(1923.11-)

36名院士从鼓楼走出!致敬最闪耀的星!

福州一中校友,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主要研究太阳观测仪器的设计制作、太阳活动周期、太阳对流层结构等方面,同时致力于推进建立我国太阳观测网、组织太阳活动峰年全国观测、推动太阳物理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等,对我国太阳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合作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卷太阳物理部分。

张乾二(1928.08-2020.05)

36名院士从鼓楼走出!致敬最闪耀的星!

曾任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物理化学家,主要开展结构化学和量子化学等领域的研究,建立了多面体对称性轨道的群重叠方法,开展化学键理论研究,并将对称群方法应用于价键理论,领导编写了XMVB程序,获得了一些富有独创性的系统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瞩目与知名学者的赞赏。

陈可冀(1930.10-)

36名院士从鼓楼走出!致敬最闪耀的星!

福州一中校友,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及终身研究员。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专家,长期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病及老年医学研究,在活血化瘀方药防治冠心病的理论及临床研究、补益脾肾方药延缓衰老理论及临床研究、清代宫廷原始医药档案及医疗经验的继承研究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2014年当选为国医大师。

陈建生(1938.07-)

36名院士从鼓楼走出!致敬最闪耀的星!

福州格致中学校友,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天文学家,致力于天体物理理论研究。在类星体吸收线、宇宙原始氢云、高红移星系、类星体巡天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与他人合作,首次使lya线从现象得到天文界公认。首次提出并实现在施密特望远镜上用ccd进行多天体同时快速测光的方法,开辟了一条大样本天文研究的新途径。领导的课题组先后发现了1400多颗小行星。

经福谦(1929.06-2012.04)

36名院士从鼓楼走出!致敬最闪耀的星!

福州格致中学校友,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和爆炸力学研究,他提出了内爆实验中“严重稀疏范围”和“信号通道绝对保护”的重要概念,指导制定了特殊材料的高压状态方程,解决了地下核爆炸中测量超高压状态方程的关键技术,领导了气体炮加载的系列技术研究,参与组建“冲击波物理与爆轰物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为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唐崇惕(1929.11-)

36名院士从鼓楼走出!致敬最闪耀的星!

福州一中校友,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寄生动物学家,现任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寄生动物学研究室主任。长期致力于与人类健康、经济动植物和经济贝类生产密切相关的重要寄生虫病害研究工作,研究寄生虫的发育规律、生活史、流行病学和防治措施,为人类的健康和农、牧、渔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乃彦(1935.11-)

36名院士从鼓楼走出!致敬最闪耀的星!

福州一中、福州三中校友,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核工业研究生部名誉主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参与研制并建立起中国第一台在原子反应堆上的中子飞行时间谱仪,参加和领导了核武器试验中近区物理测试的许多课题,开辟并发展了粒子束惯性约束聚变研究,曾获世界核科学理事会全球奖。

林群(1935.07-)

36名院士从鼓楼走出!致敬最闪耀的星!

福州一中校友,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泛函分析、计算数学研究领域内著名的数学家、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计算数学、有限元分析研究,是提出积分方程超收敛的作者之一。在对微分方程求解的加速理论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卓越的成果,形成了系统理论,被国内外同行公认为“开创性的工作”,并被列为“当今最有希望的三种加速理论之一”。

梁敬魁(1931.04-2019.01)

36名院士从鼓楼走出!致敬最闪耀的星!

福州三中校友,曾任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所长,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化学家,长期在结构化学、材料科学和固体物理交叉前沿领域从事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研制出属首创的核试验测温装置,在多晶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和相图测定方面取得大量的创新性成果,并成功地应用于新材料探索,是我国在这一领域的主要奠基人。

郭孔辉(1935.07-)

36名院士从鼓楼走出!致敬最闪耀的星!

福州二中校友,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汽车设计研究专家,主要从事汽车工程研究,在轮胎力学、汽车动力学以及人—车闭环操纵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是中国最早把近代系统力学与随机振动理论引入汽车科学研究的学者,是中国汽车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制动与驱动稳定性以及轮胎力学等学术领域的主要开拓者和学术带头人。

刘应明(1940.10-2016.07)

36名院士从鼓楼走出!致敬最闪耀的星!

福州一中校友、福州格致中学校友。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主要从事拓扑学与不确定性(主要是模糊性)数学处理等方面的教学与科学研究,攻克了“怀特海德”难题,对新兴的不分明拓扑学中最基本的邻近构造,作出了原创性的贡献。荣获国际模糊数学领域的最高奖项“Fuzzy Fellow”奖,是中国首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被誉为“中国的查德(模糊数学奠基人)”。

林同炎(1912.11-2003.11)

36名院士从鼓楼走出!致敬最闪耀的星!

生于福州鼓楼,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土木工程学家,首次系统而完整地提出了荷载平衡法,用以求解预应力超静定结构。其设计的公路、铁路以及高楼大厦、各式桥梁遍及中国、亚洲和南、北美洲,是预应力混凝土理论及设计领域的奠基人之一和世界闻名的土木工程结构大师,在长跨度桥梁和高层建筑的抗震结构等方面作出了创造性贡献。

王任享(1933.10-)

36名院士从鼓楼走出!致敬最闪耀的星!

福州一中校友,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摄影测量与遥感的科学研究工作,是我国最早从事三线阵CCD影像摄影测量理论研究的学者,在中国卫星摄影测量技术方面具有极高的学术造诣,为开启中国深空摄影测量的序幕作出了贡献。1993年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林学钰(1937.03-)

36名院士从鼓楼走出!致敬最闪耀的星!

福州延安中学校友,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学家,是中国最早从事环境水文地质和地下水资源管理研究的学者之一。长期从事环境地质和地下水管理研究,在地下水模型研究、水资源管理、水-环境决策支持系统、地下水污染机理和溶质运移理论研究等方面均有开拓性的研究成果。曾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魏可镁(1939.08-2014.10)

36名院士从鼓楼走出!致敬最闪耀的星!

福州大学校友,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化肥催化剂工程技术专家,主要从事化肥催化剂、汽车尾气催化剂和净化器的研发。带领团队先后研发成功四个系列十二个化肥催化剂并实现产业化。以研发成功的变换催化剂为基础,完全自主研发出了达到欧5排放标准的FD型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器,产品进入中国国内主流汽车厂,成为中国国内行业知名品牌,打破了外企在中国国内长期垄断局面。

李幼平(1935.05-)

36名院士从鼓楼走出!致敬最闪耀的星!

鼓楼第一中心小学、福州一中校友,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电子学家。曾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主任。长期从事核武器电子系统技术研究,在无线电遥测、遥控和引爆控制系统的研究中建树颇丰,为我国核武器的研究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香港何梁何利基金技术科学奖等。1988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吴新涛(1939.04-)

36名院士从鼓楼走出!致敬最闪耀的星!

福州大学校友,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结构化学和簇化学研究,在过渡金属硫化学及簇化学领域总结出硫原子配位构型与元件组装的关系表,阐明了硫原子的孤对电子数与配位数对合成的重要作用,为设计合成新原子簇化合物提供了理论依据。被称为该领域的“国际带头学者”,是中国结构化学界德高望重的科学家。

林惠民(1947.11-)

36名院士从鼓楼走出!致敬最闪耀的星!

鼓楼第一中心小学、福州三中、福州大学校友,199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家,长期从事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语义学及形式化方法的研究,特别是并发程序的形式语义学及形式化方法的研究,他在进程代数的验证工具、消息传送进程的语义理论和π-演算的公理化等方向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是在国际上有影响的计算机科学家。

张文海(1939.02-)

36名院士从鼓楼走出!致敬最闪耀的星!

福州二中校友,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有色金属冶金专家,长期从事有色冶金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为确立中国先进的强化冶金工艺和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实现清洁生产做了大量重要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主持的金隆铜业“冷风闪速炼铜”技术攻关获得成功,并首次实现了中国闪速炼铜设备的国产化和输出,促进了中国铜冶金的技术进步。

陈创天(1937.02-2018.10)

36名院士从鼓楼走出!致敬最闪耀的星!

曾任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副所长,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材料科学专家,现任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的研究与应用,1976年提出了晶体非线性光学效应的阴离子基团理论,解释了各种主要类型非线性光学晶体的结构与性能相互关系,并对探索新型非线性光学晶体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侯建国(1959.10-)

36名院士从鼓楼走出!致敬最闪耀的星!

曾在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化学家。现任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主要从事纳米材料与结构、单分子物理与化学、扫描隧道显微学研究,在利用高分辨率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单分子特征和操纵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单分子物理化学领域的研究做出了理论和实验上的重要贡献。

洪茂椿(1953.09-)

36名院士从鼓楼走出!致敬最闪耀的星!

福州大学校友,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无机功能材料、纳米材料、无机-有机杂化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和应用研究,用化学自组装法设计合成出金属-有机纳米笼、管及线,开创了金属-有机纳米团簇研究。在“纳米功能分子”和“新型无机-有机聚合物”的无机前沿领域作出突出贡献。

吴以成(1946.11-)

36名院士从鼓楼走出!致敬最闪耀的星!

曾获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博士学位,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晶体材料专家,长期从事非线性光学材料研究和发展工作,在新型非线性光学材料探索、晶体生长及非线性光学特性研究、晶体结构与非线性光学性能相互关系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与合作者一起发明了LBO、CBO、LCB等多种非线性光学晶体,为中国功能晶体材料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陈懿(1933.04-)

36名院士从鼓楼走出!致敬最闪耀的星!

福州格致中学校友,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化学家,南京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催化剂、介观化学和材料方面的研究。对不同价型氧化物在一些常用氧化物载体上的分散做出定量描述,提出考虑被分散物种本征性质和载体表面结构的嵌入模型,对多种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和低维纳米材料化学制备的反应机理进行研究,为了解相关催化剂和材料的结构与性能间的关系及其科学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谢华安(1941.08-)

36名院士从鼓楼走出!致敬最闪耀的星!

曾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遗传育种学家,一直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在“恢复系亲本的选择技术”“测交配组技术”“抗瘟性筛选育种程序”和“杂交水稻中稻制种技术”等方面有重要研究成果,育成中国杂交水稻亲本遗传贡献最大的恢复系“明恢63”、中国稻作史上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良种“汕优63”及系列杂交水稻品种50多个。

付贤智(1957.07-)

36名院士从鼓楼走出!致敬最闪耀的星!

福州大学校长、中共福州大学委员会副书记,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引进到福州大学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无机化工专家,作为中国国内光催化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之一,其参与制定了中国光催化领域研究和发展的方向,带动和促进了中国光催化研究事业的发展,使光催化成为中国化学学科里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为中国光催化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王海舟(1940.02-)

36名院士从鼓楼走出!致敬最闪耀的星!

鼓楼第三中心小学(林则徐小学)、福州一中校友,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冶金分析表征专家,钢铁研究总院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他是中国冶金分析表征领域多项新技术及表征方法的倡导者及发明人,致力于中国国家分析测试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组织了一系列国际实验室间能力比对活动,是ISO、ICASI、APLAC等国际组织多项国际标准、能力验证以及CRM符合性评价等研究项目的召集人。

夏照帆(1954.03-)

36名院士从鼓楼走出!致敬最闪耀的星!

鼓楼第二实验小学校友,201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烧伤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国家重点学科(烧伤外科学)及教育部创新团队学术技术带头人、上海市烧伤急救中心主任、全军烧伤研究所所长、全军烧伤休克与器官损伤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带领团队参与30余次重大事故和灾难性事件的烧创伤救治任务,其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林海青(1958.07-)

36名院士从鼓楼走出!致敬最闪耀的星!

鼓楼第三中心小学(林则徐小学)、福州三中校友,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讲座教授,主要从事凝聚态物性理论和相关的计算物理研究,在发展和应用量子多体问题的计算方法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创建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在人才引进和培养、基础科学研究和发展、国际交流和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效。

(供稿:鼓楼区委人才办)

【责任编辑:李琳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