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傅晓萍与父亲探讨茉莉花茶制作技艺。 (受访者供图)
筛花工序
制作技艺展示
茶艺技能赛
上个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浙江省青田县举办。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他强调,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截至目前,我省共有“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等3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与浙江省并列全国第一)及5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尽管同属联合国相关机构认定的遗产,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远不如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等那样广为人知。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值得深究的时代课题。
寻问花香何时起
8月,福州帝封江畔的200多亩茉莉花田里,花农们戴着斗笠,挎着鱼篓,小心翼翼地采撷枝丫上的花蕾。它们须在日暮前赶抵附近的加工厂,与翘首以待的茶叶会合。
这是福州最具代表性的茉莉花产地,也是本土龙头茶企春伦集团的原料基地。置身花香,32岁的春伦集团副总裁傅晓萍饶有兴致地讲起福州茉莉花茶的历史渊源。
茉莉花是佛教四大圣花之一。早在2200年前,茉莉就从国外随佛教传入东南佛国福州,福州渐成茉莉之都。
茉莉花与茶的结合,则始于宋朝。当时,随着香疗的普及,中医对茶及茉莉花的保健作用有了充分认识,茉莉花茶的制作技艺由此在福州应运而生。
“闽边江口是奴家,君若闲时来吃茶。土墙木扇青瓦屋,门前一田茉莉花。”一首古早民谣,道尽茉莉花茶昔日盛景。京中达官贵人,不乏茉莉花茶发烧友。清末五口通商后,外国商人在福州南台岛广设洋行,茉莉花茶更是得以畅销欧美与南洋。
傅晓萍出身于茉莉花茶世家。早在清文宗咸丰八年(1858年),傅晓萍的祖先便在福州南郊城门一带开始制作茉莉花茶,到她这儿已是第七代。
茉莉花香,自然成了傅晓萍童年最熟悉的味道。“三伏天的茉莉花香最为浓郁。”傅晓萍回忆道,小时候,自己总要跟着父母,跑到花田里玩耍。久而久之,她也摸清了采花的门道:“开花的不能采,没开的要凭经验判断能否在当晚开花。采摘必须在一天中最热的午间进行。太早,露水未消,影响花香;太迟,赶不上夜间窨制。”
所谓窨制,就是将花和茶混合,用茶坯吸附花香,再重新将茶和花分离的过程。这也是福州茉莉花茶“只闻花香不见花”的奥秘所在。
“传统茉莉花茶采用精制绿茶做茶坯,1斤绿茶配8两茉莉花,一次窨制要持续12小时以上,全程须精准掌握配花量、花开放度、温度、水分、时间等要素。”傅晓萍说,一杯地道的福州茉莉花茶,至少要经历4次窨制,最好的茉莉花茶甚至需要9次窨制。
个中辛苦,可想而知。“小时候,我半夜醒来,父母都不在边上。爸爸在加工厂里熬夜窨茶,妈妈则在厨房煮面,等待爸爸回家。”傅晓萍说。
茉莉花茶,浓缩着世代传承的技艺与文化,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为万千农民提供了生计来源。2013年,“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成为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次年,“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又晋升为我省首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农业文化遗产”这一概念的出现,源自社会各界对现代农业的反思。
“工业革命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但也带来了土地退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传统技术与农耕文化凋败等危机。”上月底,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主任委员闵庆文在首届全球农遗·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保护与发展论坛上介绍,为此,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倡议。我国是该倡议的积极响应者,并于2012年率先开展国家级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与保护工作,至今已认定13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除了“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我省还有“尤溪联合梯田”“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福鼎白茶文化系统”“松溪竹蔗栽培系统”等4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中,“尤溪联合梯田”(作为“中国南方山地稻作梯田系统”4个子项目之一)与“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分别于2018年和今年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阵列。
按照官方定义,农业文化遗产指“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必须“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可以满足当地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传统农业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表现出应对气候变化、有害生物侵扰以及社会动荡的强大弹性。先人们在人口压力与自然资源有限条件下,探索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方案,是一种不自觉的传统生态农业。”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顾问骆世明认为,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目的就是“让传统农业智慧为未来所用”。
奈何花香渐淡去
在傅晓萍记忆中,福州曾“千家万户遍植茉莉,妇孺白首皆焙香茶”。一到夏天,花香四溢,“孩子们放学后,常自己采点花,5毛钱一袋卖了买糖吃”。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福州茉莉花茶的黄金时代,全市拥有10万亩茉莉花种植基地、1000多家加工企业,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60%以上的份额。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福州茉莉花种植最为集中的城门、胪雷、建新、上街、青口等地,花田大量被征用,取而代之的是商业住宅与厂房。傅晓萍记忆中的花香,开始变淡。
令她尤为心痛的是,福州在茉莉花茶产业中的老大哥地位逐渐被取代。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茉莉花种植面积为19.36万亩,其中,广西横县与四川犍为种植面积分别达12万亩和5.2万亩,福州仅1.8万亩,屈居第三。
“越来越多的福州茉莉花茶企业选择外迁,将基地建在广西横县。”傅晓萍坦言,相较于福州,广西的茉莉花原料供应更为充足,成本也更低,“8月5日的报价显示,广西横县茉莉花田间收购价是每斤12元,福州则达到36元”。
行业竞品,同样带来冲击。
“相比红茶、岩茶等风头正盛的茶类,茉莉花茶似乎处于‘茶叶鄙视链’的底端,在年轻消费者中缺乏足够的认同,逐渐沦为小众茶品。”傅晓萍分析说。
相较于福州茉莉花茶,尤溪联合梯田的境遇一度更加不容乐观。
这片位于尤溪县联合镇的万亩梯田,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古梯田群之一。1300多年前,大量移民涌入尤溪,在垂直落差近700米的山地上开垦,创造了“森林—竹林—村庄—梯田—梯田村庄复合—河流”的循环立体生产系统,这也成为观察汉民族农耕文明的重要窗口。然而,农村劳动力流失、传统农业效益低下,加剧了土地抛荒的风险。
64岁的种粮大户李时运,是土生土长的联合人,长期在该镇东边村种粮食。“联合梯田全部修筑于山坡之上,大部分田块宽度不超过1.5米。除了少部分田块可以使用微耕机外,其他全靠肩挑背扛,生产成本自然也就更高了。”他略显无奈地说。
为了控制成本,除了翻田与插秧有雇工,其他环节李时运都要亲力亲为。随着年岁渐长,他的粮食种植面积逐年减少。今年,他的中稻种植面积已从去年的30亩减少到18亩。
更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故土。当地统计数据显示,尤溪联合梯田核心区所涉及的5个村共有4788人,仅293人是长期耕作的种粮户。这293人中,有59%是60周岁以上的老人。
田租的变化,可以说明问题。李时运说,早年在村里流转土地,还需要挑着稻谷充田租,“出产100斤稻谷,30斤用来充当田租”;如今,大部分田块已经相当于“白送”了。
期待花香更浓郁
2015年,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傅晓萍回到福州。作为茉莉花茶技艺的新生代传承人,她对农业文化遗产有自己的态度——在年轻人中传承。
事实上,申遗成功以来,福州市对茉莉花茶的支持从未中断,包括立法保护、制定规划、产业扶持等方方面面。
2020年,当地出台《关于支持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发展九条措施》,对面积达5亩以上的新植茉莉花基地,给予每亩3000元的一次性补助;支持福州茉莉花茶生产企业在三坊七巷、鼓岭、上下杭、烟台山景区内开设专营店,按店面租金的30%给予补助。
受益于这些举措,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已呈现向好发展态势。去年,全市全产业链产值约58.3亿元。在早前公布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中,福州茉莉花茶品牌价值达38.70亿元。
但在傅晓萍看来,农业文化遗产在年轻人中仍缺乏认知与认同,“需要打开更多市场入口,赢取更多年轻消费者,从市场端推动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去年底,傅晓萍主导的新式茶饮品牌“ITEAMO”落户福州东百商圈。这是一个以“Z世代”(注:网络流行语,也称为“互联网世代”“二次元世代”等,通常是指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他们一出生就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对接)为目标人群的品牌,被解读为茉莉花茶传统企业转型的风向标。
沉浸式的美学空间,无缝嵌入的三坊七巷等福州印记,随处可见的茶文化元素,茶与酒、咖啡的跨界联动,不断更新的爆款单品……运营半年多来,傅晓萍认为,“ITEAMO”已达到了自己的市场预期,未来将向更多城市复制推广。
而尤溪联合梯田,也在探索中迎来复兴。
尤溪县联合镇经济发展中心主任吴正元介绍,2018年起,当地向社会公开招标,确定了一批专业从事粮食生产的合作社,由合作社向村民流转抛荒梯田,村民通过务工、入股等方式参与粮食种植,政府对合作社进行兜底补助。如今,尤溪联合梯田核心区抛荒地已全部复耕。
借助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一品牌发展农旅,是当地的另一探索方向。
2019,当地引进一家旅游公司,在联合梯田遗产地创建3A级景区,并引导遗产地的各个村庄与企业签订景区门票分红协议,以期实现联农带农。
“当然,目前业态仍比较单一,仍以观赏为主,缺乏深度体验游项目。”尤溪联合梯田开发保护中心主任詹生威坦言,稻作梯田具有显著的季节性,一年中就稻田灌水、水稻丰收等几个节点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加上配套设施不足、交通区位受限等因素,对游客吸引力有限。他认为,应引入更多社会资本,开发更多农旅业态,为农业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提供更多支持。
今年5月刚获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同样在探索前行之路。
安溪人肖两德,师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龙茶(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魏月德。他希望能够为传统茶叶工艺导入现代科技元素。由他与省农科院共同开发的一套铁观音智能初加工系统,不久即将投入商用。“我们将物联网、智能控制、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应用于晒青、凉青、摇青、杀青、揉捻、包揉、烘干等乌龙茶制作环节。”肖两德说。
下一步,安溪县还将利用安溪铁观音一号、二号卫星发射契机,推动安溪茶业数字化、科技化、创新化发展;同时,以茶为媒,开展安溪茶史迹调查项目,深化茶文化研究推广。
“包括‘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在内的农业文化遗产,都必将历久弥‘香’,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促进全面乡村振兴中发挥应有功能。”傅晓萍满怀信心。(记者 张辉 通讯员 吴振湖/文 记者 游庆辉/图)
- “福建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保护与发展论坛观察(2022-08-12 08:04:34)
- 老外看闽智 | 美女主播体验茉莉花茶制作技艺(2022-08-04 11:26:39)
- 来了科特派 茉莉花更香(2022-08-03 00:22:39)
- 福州发布方案推进茉莉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08-02 15:37:47)
- 福州发布行动方案推进茉莉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2022-08-01 23:30:13)
- 光明日报:茉莉花开 茶香世界(2022-07-29 08:22:51)
- 芬芳花田!盛夏,来福清这个地方与茉莉花来一场邂逅吧~(2022-07-26 20:55:45)
- 傅天龙的“春伦模式”助周边超12万户茶农致富(2022-07-23 09:12:45)
- 福州持续擦亮农业文化遗产“金名片”(2022-07-22 08:23:04)
- 一杯茉莉花茶惊艳外国同学!她想让更多人爱上这抹茶香(2022-07-21 15:3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