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州会馆:始于纸靛,融于画院
-
汀州会馆原位于台江区义洲街汀洲路8号,1999年因城市道路建设需要迁至台江区白马南路260号。
-
它始建于清末,为汀州在榕商帮集资所建,是上下杭及其附近地区的会馆代表之一。
-
据附近居民介绍,解放前汀州会馆很大。解放后,小桥第二小学建在里面,拆迁前是汀州小学。原先会馆前面是空地,有两头石狮子,还有石碑;后面是戏台,后变为学校操场;最后是大殿,中间供奉妈祖,殿内还有千里眼和顺风耳两尊菩萨。
-
现存的汀州会馆为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式木构建筑。
-
屋檐下一对古石柱,上面阴刻着一副繁体字对联,上联为“海国安澜神庥远播”,下联是“汀州蒙泽庙祀长崇”,是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所立。
-
目前仅存主殿,坐西朝东,面阔3间,进深6柱,6根石柱上题有三幅楹联至今保存完好。
-
厅堂前建筑毁于1988年,部分石础、石柱尚存,均有题字和刻花柱础,门前两头石狮子,移藏台江区少年宫(三山会馆址)。
-
汀州会馆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汀州会馆内的建筑石柱与梁装饰豪华,顶部藻井用工巧妙,是台江区古建筑的代表之一,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
会馆往往是在行业组织基础上联合演变而来。汀州会馆最早只是长汀、上杭两县经营纸靛的商人组织的“纸靛纲”,后发展壮大才变为“汀州会馆”。
-
据崇祯《汀州府志》(卷四)载,“纲”有“搬运纲”、“盐纲”等种种名称,是一种官营运输组织,“凡货物之结合同行者,曰纲”。
-
南宋至民国时期,汀州府客家商人十分重视福州作为省会的经济地位和市场价值。他们通过水路、陆路,源源不断地把木材、毛竹、陶瓷、土纸、靛青、烟草、粮食、茶叶、中药材、笋干、香菇、红菇等商品销售到福州,再从港口沿着“海丝”之路销往国内外。
汀州府客家商人在福州建立汀州会馆,正是为了便于开展商贸活动,兼顾联谊、娱乐、客栈、仓储、洽谈等用途。福州共建起了三座“汀州会馆”,其中一座就在台江区。 作为台江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汀州会馆承载着台江区珍贵的历史记忆,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它见证了上下杭的商业繁景,也记录了汀州商帮在福州的发展历程。
-
如今,汀州会馆被“活化”利用,以闽都画院新定位,担当行业交流沟通的门面。
-
今年7月25日,福建省政协书画院创作基地在闽都画院揭牌,为书画艺术家、政协书画院成员搭建书画创作、沟通交流、展览展示的平台。从“纸靛纲”到闽都画院,汀州会馆始终见证芳华,并将在新时代演绎出更多的精彩。(来源:台江史志 叶诚 图)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