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古村依旧 马尾这里承载一份宁静之美
-
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长安村,位于福州市的东北隅,闽江口北岸。
早在南北朝时期的长安先民就以勤劳、淳朴的风尚在这里垦荒、繁衍生息。长安村原名“唐官”,林姓乃村内大姓,最早从长乐六里的唐官村(今属营前镇)分迁而来,饮水思源,亦定村名为“唐官”,后衍生成“塘湾”。随着郑姓、萧姓、卢姓等多姓相继迁入,村名改为“长安村”,寄托了乡人祈盼“长治久安”、“长居而安”的美好心愿。
本期《续文脉,迎“世遗”》系列专题将与大家一同走进亭江长安村。
-
林氏“紫薇堂”宗祠
漫步长安村,齐整的路旁,一栋栋别墅、洋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红亭绿草,相互辉映,给宁静的村庄的增添了几许美好。
-
穿过几条小巷,拾阶而上。燕尾屋脊、青砖白墙的大型建筑, 便是林氏“紫薇堂”宗祠了。大门两侧矗立的两座石像分别是文官林硕,武将林管,一文一武,张弛有度。
-
林氏“紫薇堂”宗祠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秋,由当时广东左步政史林硕筹建,姑宗祠内留有龙虎门,双斗旗杆,以传至今。祠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单檐硬山顶,四周风火墙,占地面积1214平方米,较好地保存明清建筑规制。
-
由于祠之古朴、幽雅、宁静,历史有“三进士”、“四文魁”而著称。宗祠内原本“忠、孝、廉、节”四个迳丈大字乃林㷆署书,“文化大革命”中被毁,只留下“敬爱堂”横匾手笔。村民林书实告诉记者:“现在的‘忠孝廉洁’系朱熹墨宝,由湖南岳麓书院索取。
-
林书实介绍:“清至民国时期宗祠长期用于开办私塾,建国后,先办幼儿园后为大队筷厂。”纵观当时的历史,只有物尽其用的权利,没有及时修葺的能力。
1987年,宗祠念旧失修,族亲筹资30余万元,同时更换石柱,两年告竣。1997年,族亲再次筹资30余万元,在宗祠后山麓修建林硕纪念堂和左侧厨房、办公楼等。1999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
林氏“忠义堂”宗祠
林氏“忠义堂”宗祠建祠立谱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左右。位于104国道旁,坐北朝南,背靠凤岗山麓,占地413米。宗祠不大,却显肃穆。清至民国时祠堂开办私塾,建国后祠堂曾被辟为仓库、碾米厂、布厂,1991年由旅美后裔牵头共集资50万元,发起兴建宗祠。
与别处的宗祠,林氏“忠义堂”宗祠外观多了层小阁楼。同行的村民告诉记者:“修建祠堂过程中考虑到地理位置,因此结合了现代建筑工艺特点,前加城楼,登临可眺望闽江胜景,后增建了回廊型楼房,为开办酒席和老人娱乐提供良好的环境。”
-
走进祠堂,左右内壁上“忠孝节义”四个字便引入眼帘,宗祠正中央悬挂着一块牌匾——“忠义家风”。几百年来,这里的村民牢记先祖流传下来的家风:忠孝节义。
-
西岩寺
西岩寺位于村西大榕树山脉脚下。西与大王宫毗邻。由于古朴幽雅清静,史来成为教育胜地。南宋朱熹避伪学禁,曾游历合北里各地,寓居长安西岩寺,在后院石壁楷书阴刻“仙苑”两字。1996年,西岩寺晦翁“仙苑”摩崖题刻公布为马尾区文物保护单位。
-
-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长安学校创办于寺。抗战前夕,拆除道头天后宫戏台木料,改建西岩寺回廊楼房,作为教室。此后,明、清至民国时期,寺中延续开办私塾。
-
西岩寺内有乾坤,十分壮观,建筑成群。
-
砖砌石垒,飞檐走兽,既有统一风格,又各具特色。
-
(记者 郭颖 陈晓静 文/图)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