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安区寿山乡九峰村:“网红村”的逆袭之路
-
九峰村座落于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寿山乡中北部,距离福州城区18公里,全村土地面积14.8平方公里,下辖南阳、赖婆里(畲族自然村)、左岭3个自然村,共有260户878人,党员38名。
九峰村境内南阳溪、钓月溪两条溪流穿村而过,不仅形成了奇石林立、瀑飞溅玉的南阳溪大峡谷、钓月溪野人谷两大自然景观,还滋养了一万多亩分布着南方红豆杉、酸枝、罗汉松等名贵树种群落的天然阔叶林区。
-
九峰双溪两岸还有近4公里多的卵石古堤坝,形成了村庄特有的古堤坝景观。村内“九峰镇国禅寺”始建于唐大中二年(848年),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为唐时皇家的六所镇国寺院之一,是唯一一所江南镇国寺,唐大书法家柳公权为其提写寺匾额,宋代著名理学家黄幹曾在寺内传道授业。
-
明、清时期,福建、浙江等地众多文人墨客曾历游九峰村,清代“田园诗人”魏杰编撰的《九峰志》中收录了上百首咏赞九峰美景的诗篇。
-
在省、市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九峰村先后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第一批精选试点村、国家级生态村、国家森林村庄、福建省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福建省传统村落等荣誉称号。
具体成效与措施如下:
一、主人翁意识稳提高 组织振兴显身手
乡村振兴工作,点多面广事杂,工作做得好不好,群众认不认可,关键在组织领导。九峰村两委做好带头表率作用,班子团结,经合社支持,社员共抓共管,这一点是最关键的。九峰的基层党组织既是“一线指挥部”,也是“前线先锋队”,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带头宣传发动、带头参与行动、带头完成任务。
-
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村子发展就给力。
如做房前屋后整治这项工作时,部分村民不理解,因为这些土地都是村民自留地,有些群众认为自己的土地自己做主,而且涉及到直接利益损失的村民当然不太乐意。
村里先找一些意识比较强的党员干部自行带头将自家的旱厕、鸡舍、鸭舍、瓜果棚架率先拆除规整,原先“脏乱差”的区域明显蚊子苍蝇少了,形成了示范区域。通过党员干部示范区域的整治,效果明显,村民自身也有成就感,同时也激发了其他区域村民参与房前屋后的整治。
-
房前屋后需要挡墙砌筑时,均使用当地的鹅卵石,党员干部也带头投工投劳。
通过打造一户户“微菜园”“微果园”“微田园”式的美丽庭院,九峰共有4户庭院因净化、美化、绿化效果佳,入选2019年度福州市美丽乡村建设“最美庭院”,村民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美丽乡村建设的“旁观者”变为实实在在的“参与者”,自觉参与村庄建设的主人翁意识愈发强烈。
在垃圾治理工作中,以前村民意识不强,烟头随地扔,垃圾也都是随手扔到路边。村两委和党员干部自己带头从我做起,看到垃圾就捡,树立榜样,并听取保洁员对搜集垃圾情况的汇报,对存在问题的户,分片入户劝导,激发村民意识。
-
村里老人多,还有个别老人不识字,村两委和党员干部就入户手把手教老人如何根据垃圾桶的颜色进行分类。周末的时候,村两委和党员干部还深入游客集中区域宣传垃圾不落地和生态保护等。如今的九峰村,随处可见村民自发清扫垃圾、清理杂草的身影。
二、创业干事搭平台 人才振兴是关键
人才是乡村振兴和社会发展的关键。九峰村原先是个偏僻、空壳的小山村,多数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老龄化”“空心化”严重,资金不愿意回乡,人才不愿意回流,乡村发展面临着缺少劳动力、缺少资金的窘境。
随着人居环境的不断提升,村里大力发展自驾游、农家乐、特色民宿等业态,村内从事旅游产业的人才多了起来,甚至不乏大学生。
-
2018年10月,九峰村被列为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试点,唤醒了村民的乡愁,再次掀起了返乡创业潮。目前,九峰村常住村民400多人,其中半数是返乡创业者。村中已发展乡村民宿9家,特色农家餐馆11家,还有5家乡村民宿正在创建中,由此还解决了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问题。
在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九峰还强化了乡贤助力。
通过定期召开乡贤座谈会,鼓励引导在外乡贤参与家乡建设,出谋献策、捐资助力,为九峰发展输送懂农业、懂技术、懂市场的专业人才来支持九峰的乡村振兴建设。
-
九峰村在乡村振兴的开展中还建立了群众评价考核机制和村级重大事项共议机制。
凡是涉及村内宅基地分配、对外签订合作协议以及重大投资、重大资金使用等,必须经村民代表会议、户代表会议或经合社股东代表会议、股东会议同意。充分保障村民对村级重大事项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广泛收集群众提出的建议意见,引导广大村民共同参与乡村治理。
三、人居环境促转变 生态振兴显成效
昔日的九峰村,垃圾随处可见,杂物乱堆乱放,家禽四处乱跑,污水任意横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实现生态振兴,九峰抓好七个方面提升人居环境。
一是实施“厕所革命”。针对部分旧公厕风貌较差、布局不均等问题,九峰新改建旅游公厕4座,在选址上充分尊重村民生活习惯,造型上充分体现乡土气息;动员村民自行拆除旱厕17座,改造户厕32座,实现了旱厕拆除到位、户厕改造到位、公厕布点到位。
二是实施农村垃圾治理行动。在基本实现垃圾处置“户收集、村集中、乡转运、区处理”的基础上,九峰率先开展农村垃圾分类管理,推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三是实施农村污水治理行动。坚持“因地制宜、分散处理”,综合采用三格化粪池、净化槽、生物转盘、生态湿地等办法处理农村污水,九峰新建污水处理设施5座、三格化粪池251户,优化污水处理管网埋设布局。
-
四是实施农房整治行动。坚持不搞大拆大建,严控新增“两违”,利用本地工艺、采用本地材料开展“裸房整治”,做到微整治、微投入;少拆旧房、少建新房;留住乡土风貌,留住难忘“乡愁”的“两微、两少、两留”。
五是实施村容村貌提升行动。针对一些村民房前屋后杂搭无序、杂物乱堆现象,九峰村制定了“你拆除整理,我绿化美化”措施,乡、村两级发动村民实施房前屋后扫清楚、拆清楚、摆清楚,做到拆除整理一家,跟进绿化美化一家。村里统一提供花卉、绿植,还按村民的需求规整出一些区域用于种菜。推进农田景观整治,让昔日荒草地变成村民和游客休闲活动场所,将臭水塘改造成景观塘和村民免费领取鱼货的“福利塘”。
-
六是实施沿溪沿路整治行动。采取播撒草籽、种植乡土树种等绿起来、野起来、爬起来、遮起来的乡野绿化方式,对沿溪沿路裸露挂白点进行综合整治,九峰新建休闲栈道、沿溪步道1.8公里、生态驳岸2.6公里,积极协调电力、通信部门做好缆线杆线规整,“画化”变电箱、电线杆,让出干净的天际线,营造有层次的立体生态景观体系。
七是建立健全管护管控机制。组织召开村民户代表会议,讨论修订《村规民约》,使垃圾分类、家禽圈养、爱青山、护绿水等成为村民日常行为准则。健全完善公厕长制、河长制、路长制等各项工作制度,引入专业机构开展市场化运营,聘请当地村民参与日常维护,使公厕有人扫、河道有人看、公路有人清。
四、机制创新促改革 产业振兴共富裕
九峰村地处山区,位置偏远,经济发展相对滞后,2018年村财收入不足10万元,村里的基本运转主要依靠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到福州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的50%。村里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务工,基本只剩下老弱妇幼留守。随着2017年“前九线”农村四好公路的开通,以及人居环境改善,九峰村生态优势随即显现。
-
(一)规划先行绘蓝图
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九峰村立足村情实际,注重用好当地资源要素。
一是理清规划思路。走村入户详细调研,先明确“我有什么”,其次是“哪些不能做”,然后确定“怎么发展”,让乡村振兴规划更贴合村情,更接地气。
二是凝聚村民共识。组织召开两委干部、村民讨论会议10多场、200多人次,对规划中间稿进行宣讲、公示,听取村民意见,凝聚“舍小家为大家,共创美好九峰”的广泛共识。
三是促进多规融合。将村庄建设发展、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全域旅游等多个规划进行逐个比对,明确耕地、林地、生态三条红线,形成“一张图”,然后分类型、分时期细化“项目清单”,确保项目实施有序推进。
-
(二)乡村改革促振兴
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九峰村容村貌发生变化,从而带来人气兴旺。如何将人气变财气,把村里长期“沉睡”的山、水、林、湖、田等资源“唤醒”,让村民鼓起“钱袋子”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心。在这一方面九峰具体做法有:
一是推行村经合社股份制改革。将村集体资源、资产按人头股权量化,让村民变股民,村经合社组建旅游公司,动员村民以土地折价和现金入股形式,募集了600多万元股金,开展特色水果种植,发展休闲采摘、观光度假等产业项目。
二是加快土地流转。充分发挥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政策效力,构建“集中流转、集中整理、集中再流转”机制,由村经合社连片流转村民手中的承包地,统一整理后,再集中流转给农业企业,推动小农业向现代大农业转型,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村集体受益的共赢局面。
三是探索盘活闲置农房。在“一户一宅”确权登记颁证基础上,探索由村经合社对暂时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的农房进行内部“认证”,盘活闲置农房资源,用于发展乡村民宿、餐馆等休闲旅游配套产业。创新构建政府扶持,本地国企先期投入,带动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产业发展模式。
如九峰引入了晋安区属国有企业晋安金融投资公司打造“山田雅舍”高端民宿,村民将闲置农房的使用权流转至村经合社,由晋安金投公司向九峰村经合社承租并改建,引入社会机构负责运营管理,实现了“四方共赢”。
-
长期以来,九峰的休闲旅游都面临着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由于离福州市区相对比较近,很多游客都是当天来、当天回,都是一日观光游,事实上给村民带来的经济收入还是比较有限的。另一方面九峰紧房户、无房户多,存在大量一宅多户的现象。
鉴于此,九峰计划整合闲置的宅基地,规划建设民房聚集点,集中安置原有村民,并将原有连片较为集中的民居集中回收进行装修,打造乡村民宿区域的聚集区。这么做,一方面能解决紧房户、无房户的用房需求,另一方面也能解决游客的居住问题,引导旅游业态转变为休闲休憩游,把人、财、气都留在九峰,有效提高村财收入。
-
产业振兴方面,九峰村还出台了促进民宿健康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管理等20多项新制度,并积极对接金融服务机构,为乡村产业发展项目、农民建房、村民创业等提供融资渠道。
2019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增20%以上,村财收入达到40万元左右。
如今,九峰村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周末、节假日高峰期,每天能涌进四五百台车辆、两三千名游客,乡村人气迅速集聚,乡村活力不断增强。
五、民俗传承重保护 文化振兴激活力
九峰村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由于缺乏有效的收集、整理和挖掘,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曾一度被世人忽略。九峰村不仅有代代传承的自然生态文化、农耕文化,还有少数民族畲族文化以及宗教礼佛文化。
在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九峰村委托福建省村镇中心编制了《九峰村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划定了传统建筑核心保护区域,制定了古树、古桥、古道及摩崖石刻等保护清单,建立了传统节日、传统民俗、本土手工艺、地方美食制作等非遗和民间文化传承名录。
-
九峰村还着手利用“陈氏文魁府”传统建筑,打造“南阳书院”,作为村庄民俗、农耕文化展示体验等载体,为乡村旅游注入文化灵魂和持续的生命力。
村民是村落文明的缔造者和传承者,九峰在乡村振兴发展建设中,始终坚持用本地工匠、本地材料、本地传统技艺来治理村庄环境和修复村庄传统古建筑,让村庄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相融合,做到“像农村、是农村”,从而有效带动了村庄旅游业发展。
-
同时,九峰村注重举办闹元宵、巡游祭神等民俗活动,让传统民俗得到持续传承,提高了群众文化自信。
2019年,九峰村通过举办“一撮土味”农俗文化节,不仅让游客体验了农事活动,还对外推介了当地“九层米糕”“糍粑”“月子鸡”“猪蹄煲”等特色美食。
除此之外,村内还建有土特产品展示交易中心,推出了桂花蜜、地瓜粉、笋干等特色农产品。文旅融合发展,使九峰旅游产业不断兴旺发达,成为晋安区首个整村打造的“国家AA级景区”。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