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绘“民族+”幸福画卷,结团结进步硕果
-
罗源县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是畲族入闽第一站、历史上畲族迁徙的重要中转站,也是福建省畲族主要聚居地、畲族文化最终形成的核心区,有“次祖籍地”的重要地位。
罗源县共有1个畲族行政乡、34个畲族行政村、147个畲族自然村、畲族人口22067人(占罗源县总人口8.2%、相对数位居全省第三、全国第四)、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4个。
罗源畲族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
上世纪50年代全国少数民族成份畲族识别确认罗源县八井村为重要调查点。罗源畲族凤凰装1975年被国家民委确定为全国畲族女性代表装;罗源畲族的山歌畲调是全国畲调代表曲调;畲医、畲药被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罗源畲族婚葬俗、入宅礼、成年礼等都还保留较完整的原始宗教礼仪,具有较高的研究参考价值。
-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先后15次来罗源,到过民族中学、霍口福湖村、松山八井村等地调研指导工作。近年来,罗源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方向,致力创新“民族+”创建理念,打造畲族民俗文化小镇等一批促进民生发展的重点工程,培育“1+3+N”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典型,努力提升各民族幸福指数,探索出一条富有罗源特色的创建之路,争当民族团结进步的排头兵。
-
2020年,在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的基础上,罗源县积极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并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新社等中央主流媒体组团采访。
一、聚焦“民族+文化传承” 焕发畲族文化魅力
立足罗源畲族文化特色,加大对畲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创新开发利用模式,展示罗源畲族文化魅力,讲好罗源“千年古邑,凤舞畲乡”故事。
一是注重传承保护
编辑出版《畲山歌谣》《罗源县畲族志》等书籍,畲族古籍资料被收入《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畲族卷》,古籍收集整理工作受到国家民委表彰。
用国际音标编写出版发行专著《畲族语言》,解决了长久以来畲语口口相传无文本的问题。
编排全省首部畲族题材原创闽剧《畲山蝴蝶飞》获第二十四届福州市戏剧节银奖,《畲乡情》《铃卜情》等原创舞蹈获全国省市各类奖项。
畲族村落飞竹镇塔里洋村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传统村落”,松山镇八井村获评“福建省民族文化艺术之乡”。
目前,罗源县共有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14项,培养国家级、省级、市级传承人17人。
-
二是加大政策扶持
出台《罗源县关于弘扬畲族文化促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每年安排不低于5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发展畲服、畲医药等少数民族非遗项目。
出台《罗源县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若干补充措施》,从专项资金、文化保护等7个方面对促进民族团结工作予以政策支持。
在全省率先成立县级非遗文化传承人协会和非遗传承人之家,成立全市首个县级畲族文化研究会。
联合闽江学院开展校地合作,建立中国畲族田野调查基地。
建立罗源县非遗保护中心官网、开发非遗项目申报平台软件,并健全完善非遗项目数据库,进一步夯实文化传承发展的根基。
-
三是拓展传承平台
实施“畲族文化进校园”工程,在8所中小学、幼儿园开设非遗课程,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感受到畲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民俗文化。
扶持畲歌传承人开设畲歌传习所,协助畲家拳传承基地申报福建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基地。
建成全市首家畲族文化民俗展示馆,选送畲族非遗服饰在三坊七巷展馆展出,在罗源县6个少数民族村和后张特色历史文化街区设立少数民族文化展示场所。
-
四是加大宣传推介
以习总书记点赞“罗源装”为契机,举办“畲乡凤来仪”首届中国畲族传统服饰文化周活动,受众人次达2000万多,极大提升罗源凤凰装作为全国畲族女性服饰代表装的知名度。
通过“三月三”、少数民族丰收节以及端午包粽子活动、平安接力赛、自行车骑游、传统特色美食、十佳农特产品评选活动等平台,嵌入、植入、融入民族团结元素。
罗源畲族非遗文化亮相第三届中国世界遗产主题文化博览会。
制作“山海罗源、春意畲乡”电视特别节目在2020年除夕夜在央视播出,鼓励非遗传承人登上央视《星光大道》推介罗源畲族文化,不断扩大罗源畲族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
二、聚焦“民族+产业发展” 推动畲村振兴发展
立足民族乡村资源禀赋,推进民族团结创建与产业发展相互融合,打造“1+3+N”示范创建工程,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让民族乡村释放新活力。
一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依托独特的畲族文化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积极打造展示罗源畲族文化和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窗口。
重点推进松山镇畲族文化民俗小镇、霍口畲族乡福湖村民族融合示范点,以及八井—竹里—小获、南洋—塔里、水口洋—潮格3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建设。
目前,松山镇通过挖掘、改造、整合八井—竹里等村畲文化资源,培育罗源畲文化特色IP,打造集吃、住、体验互动于一体的“网红”畲家休闲游小镇,让畲文化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动力,促进畲族乡村振兴。
此外,霍口畲山水景区获评国家3A级景区,福湖村获评2019年福建省首批金牌旅游村并入选2020年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乡状元竹海庄园——福湖畲族村精品旅游线路,入选福州十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之一,“畲风海韵、大美罗川”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扩大。
2019年罗源县共接待游客260万人次,旅游收入26亿元。
-
二是创新发展数字经济
积极探索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依托5G技术,建设“线上VR展厅+线下实景+电商带货”模式的民族文化数字云平台,打通了从文化展示到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畲e贷金融支持等各环节,解决少数民族乡村发展最后一公里问题。
数字云平台经过3个多月的时间制作,从100多G的素材中精选出3005个图文、音视频文件,多角度多方面的呈现罗源畲族文化与民族团结,打造一个内容丰富、人机交互的罗源民族文化线上展馆。
云平台内设立“畲乡商铺”特色板块,汇聚罗源丰富的农特产品、文创工艺品、畲乡美食,观众通过接口跳转同心筑农电商小程序即可直接下单购买,推动畲族文化线上推广。
-
三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立足各民族乡村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探索发展特色产业,走出可持续发展路子。霍口畲族乡立足二水源保护区及生态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食用菌、油茶等产业,加大畲乡产业的金融支撑,推出“畲情贷”“畲e贷”,谋划霍口畲族乡民族产业园项目,带动全乡约1600户群众就业。
-
起步镇水口洋村成立畲族文化创意产业园基地,白塔乡南洋村引进房车营地项目,塔里洋以畲族婚礼为基础成立两岸婚俗文旅产业合作基地,松山镇竹里村谷仓画院致力设计畲族服饰装置画等文创产品,八井村流转土地200亩建畲医药种植基地,亩均创收8000元,飞竹镇官路下村乡状元基地将“牛栏”变“商铺”,售卖乌米饭等畲家农产品等,呈现点线连片、多点开花、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有力推动民族乡村全面振兴发展。
三、聚焦“民族+脱贫攻坚” 增进畲村民生福祉
始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牢牢把握“不断提高各族群众幸福指数”最终目的,促进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向高质量发展。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配套
2014年~2019年,罗源县34个民族村累计收到中央省市县各部门专项资金近2.6亿元,用于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县财政每年安排24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提升民族乡村民生公共服务水平。
建成达标卫生所24个,满足少数民族群众就近就医需求。
对有损坏的民族村通村公路进行新建改造拓宽,34个民族行政村实现“五通”。
-
二是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罗源县34个民族村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罗源县少数民族近8000人通过造福搬迁工程搬进新居。
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PPP项目,全面推进少数民族村“厕所革命”、污水处理、垃圾分类等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培树白塔乡南洋畲族村人居环境治理典型经验。
致力打造精品畲族村寨,庭洋坂村、福湖村、许洋村、八井村4个少数民族村被命名为国家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
三是加快发展民族教育
福州民族中学初中部每年接纳罗源县所有农村少数民族学生就读,全面落实少数民族学生优惠政策,罗源县考录重点大学的少数民族学生逐年增加。
投入8043万元创办罗源民族小学,可提供1600多个学位,在满足霍口水库移民子女入学的同时,从根本上解决罗源及周边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就学难题。
建成省内一流的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实施智力援藏“西部工匠培育计划”,在罗源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成立合作基地,并开展西藏班汽车维护技能培训等班次。
-
四是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6个建档立卡民族村于2017年底实现全部脱贫摘帽。
2018年以来,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坚持项目、资金、人才向民族乡村倾斜,全面小康进程全面提速。
2019年,罗源县少数民族家庭户均纯收入6.05万元,同比增长13.1%;人均纯收入1.45万元,增长13.5%,增幅高于罗源县居民人均收入增长。
四、聚焦“民族+社会治理” 巩固团结进步成果
从解决各族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入手,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推动民族乡村有效治理乡风文明,创建好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
一是开展政策宣传
采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广泛宣传政策法规和民族知识,通过提供民族政策现场咨询、派发民族政策宣传手册、问答互动等形式,向群众宣传罗源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情况,普及民族政策知识,解答民族政策法律法规问题,提高各族群众对民族政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完善民族宗教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着力健全化解矛盾纠纷机制,维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
二是强化服务管理
建设松山岐屿社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示范点,提升各族群众对社区大家庭的归属感。在推进平安罗源、法治罗源建设过程中强化民族团结意识的宣传,持续创新推进霍口畲族乡法治畲乡、塔里洋村平安畲村等民族特色社会治理方式方法,加大打击影响民族群众安全感的各类案件事件,确保罗源县社会和谐稳定。
-
三是维护团结和睦
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示范窗口评选活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军营等“七进”活动,民族团结之花遍地开放。
制作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标语、Logo、口号、专题宣传片、宣传册,设置民族团结宣传牌,印制发放宣传海报、宣传折页、宣传扇、宣传杯等宣传品,开设“民族团结兴罗川”创建工作宣传电视专栏等,强化舆论引导,营造和谐氛围,让各族群众在平等共享中增进团结,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