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乡泉州重现千年胜景 “小山丛竹”觅乡愁
-
修复后的“泉州旧八景”之首“小山丛竹”。 黄江鑫 摄
中新网泉州4月21日电 (孙虹 吴冠标)小山丛竹、双塔凌空、笋江月色、东湖荷香、凤山春晓、清真夕照、玉球风动、崇福晚钟,从上世纪50年代起流行的“泉州旧八景”,至今仍是海内外泉州人的“乡愁”记忆,寄托着浓浓的乡情。
-
“小山丛竹”牌坊为朱熹真迹。 黄江鑫 摄
作为“泉州旧八景”之首,“小山丛竹”复建工程颇受关注。从2018年10月开始,历时一年多,“小山丛竹”复建一期工程终于完工,以历史文化公园的新姿重现古城千年胜景。
地处泉州城北的“小山丛竹”,因朱熹在此筑亭、题字、遍植丛竹而得名。唐代为纪念“闽文之祖”欧阳詹,在此建有祀詹祠堂;南宋以来,古代官员和文人墨客途经泉州必到此朝拜朱熹;近代弘一大师曾在此讲经题字……“小山丛竹”由此声名远播,成为泉州文脉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
国画大师李硕卿创作的《泉州八景——小山丛竹》。(翻拍图)泉州文旅供图
走过泉州古城的模范巷,踏上石板路,一座古朴牌坊矗立,辉绿岩坊额上镌刻着朱熹真迹——“小山丛竹”“晦翁书”。
牌坊右侧的书院,原为民间书院,始建于北宋年间,后因朱熹在此讲学而闻名,与泉山书院、石井书院、欧阳书院并称为“温陵四大书院”。
牌坊左侧为“晚晴室”,是弘一大师驻锡泉州的最后居所。“晚晴室”后方为“不二祠”,“不二祠”系欧阳氏祖祠,始建年代无处考证。据载,盛唐时欧阳詹曾在此读书,后与韩愈同榜进士,被称为“闽南甲第破天荒”的第一人,后人在此立祠祀之。
复建后的“小山丛竹”里,明媚春光拂过繁茂花草,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牌坊、书院、晚晴室、不二祠、过化亭、敬亭等建筑,一一映入眼帘。
为重现千年胜景,“小山丛竹”的复建颇具心思。负责该项目的泉州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基于“保护”“还原”的出发点,设计组多处走访,搜集了大量文字、图片资料,精心制定保护修缮方案;在古建筑部分邀请了闽南古民居营造技艺非遗传承人团队来参与设计、建造,按“修旧如旧”的原则基本还原了“小山丛竹”的历史风貌。
-
修复后的“小山丛竹”基本还原历史风貌。 黄江鑫 摄
在景观设计上,该项目成立园林专家组,在保留园内原有乔木的基础上,打造了以“竹”为主的核心景观,突出“小山丛竹”的竹文化,种植了黄皮刚竹等十来个品种的竹子,并点种了朴树、红果冬青、刺桐等乡土树种。
该负责人表示,“小山丛竹”历史文化公园一期工程规划面积8.9亩,主要为修建景观和建筑,目前已完工;二期工程将着重考虑与周边文化资源的整合,盘活附近景点,加强景点之间的联动性。
连日来,复建后的“小山丛竹”吸引了不少附近居民前往游览。有游人感叹,没想到,这一方小小的土地,竟有如此多遗迹;圣贤气象、儒风文脉、家国情怀在此交融又不失其本味,“泉州旧八景”之首名副其实。(完)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