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亲历德国柏林“封城”首日:主要景点门庭冷落,民众鲜少戴口罩
-
图为16日白天,人们在柏林的“樱花大街”施韦特街享受春日暖阳。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摄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快速发展、确诊感染人数持续激增,在3月1日该国确诊129人时还被德内政部长泽霍费尔称作“最后手段”的封城,到了确诊突破1.2万人的3月18日,已成为包括首都柏林在内的德国大部分城市的现实。
17日,柏林中小学和幼儿园停课,文化和娱乐场所亦全部关闭。18日起则执行更严格的措施,除超市、药房等之外的大部分商店关闭,餐厅亦被要求18时即打烊。随着大部分人转为在家工作,柏林18日当天和德国其它15州一起进入了媒体形容的“Lockdown”(封城)模式。
“封城”首日的柏林,人们的生活有何改变?
第一印象是街头车辆和行人有所减少,但在尚开门营业的场所,热闹程度丝毫不减。中新社记者当天中午来到柏林市中心一处有机市集,发现人们仍照常在此选购新鲜食品,前来用餐和享用咖啡的人亦络绎不绝。近旁的一间国际学校还在门口摆放了一大摞德英双语的幼儿识字和语言学习手册,供受学校停课影响在家“带娃”的家长免费取用。
-
当地时间3月18日,柏林一家国际学校在门口摆放了德英双语的幼儿识字和会话入门手册,供临时被迫在家带孩子的家长免费取用。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摄
在REWE和厉德(LIDL)等主要超市连锁,当天生鲜供应充足,并未出现排长队抢购物资的人潮。记者看到,人们的购买量普遍仅为一两日所需。在药妆连锁DM,尽管卫生纸货架到下午再次被一扫而光,而消毒液亦仍一瓶难求,但前几日缺货的有机食品等商品已逐渐补上。
-
当地时间3月18日,柏林一家药妆连锁内的消毒液和洗手液处于缺货状态。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摄
同样热闹的是柏林夏里特医院的献血站。德国红十字会日前呼吁公众积极献血,以应对疫情状况下的供血缺口。
在柏林主要的观光景点勃兰登堡门、国会大厦和柏林墙遗址公园,昔日游客熙来攘往的画面则已被门庭冷落所取代。柏林热门的购物场所卡迪威和“柏林Mall”亦关门谢客。
-
当地时间3月18日,柏林主要景点之一的柏林墙遗址纪念公园游客稀少。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摄
与封城同步的,是德国在数日内相继宣布了一系列边境管控措施,目前其已事实上禁止非欧盟公民乘坐海陆空各种交通工具入境。
当天在德国最大空港法兰克福机场,有数千旅客因不符合新的入境要求,在抵达后立即被德国警方要求乘机原路返回。在记者身处的柏林,空中也不再传来往日常见的飞机起降轰鸣声。
-
当地时间3月18日,柏林一家坚持营业的超市门口被顾客贴上了表达感谢的卡片。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摄
然而,尽管德国总理默克尔已多次提醒国民配合政府实施的防疫措施,自觉在家减少出门,但在“封城”首日,伴着初春的煦日,柏林的公园内仍不乏大批围坐在一起晒太阳的人。为此,柏林警方当天不得不对维马斯多尔夫区的一处公园部分区域实施清场。
据记者所见,尽管药房和超市等处排队的人们已遵照权威部门建议,自觉隔开1.5米距离,但柏林街头绝大多数行人以及超市里的顾客仍未选择佩戴口罩。
-
当地时间3月18日中午,柏林市中心一家面包房外,市民在晒太阳。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摄
不论如何,对于口罩的态度,德国官方和主流社会从疫情之初的完全不推荐甚至反对佩戴,到日前疫情严重的北威州埃森市已发布一份自制口罩的指南,帮助接触高风险人群的民众克服当前的口罩供应短缺、增强防疫能力。
对于这一做法,德国权威病毒学家德罗斯滕日前亦称:“如果有人对自己缝制口罩感兴趣,并且在公共场合佩戴时感觉良好,那当然可以这么做。为什么不呢?”
-
当地时间3月18日,柏林市一家意式餐厅提前打烊。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摄
晚18时许,天已全黑,柏林的餐馆遵照市政府的要求,亦自觉打烊谢客。平日里热闹的酒吧和俱乐部则早在几天前已经被当局要求关闭。这座按市区人口计算的欧盟最大城市,暂时挥别了觥筹交错。
就在当天,柏林市长和邻州勃兰登堡州长商议了采取宵禁的可能性。是否会走向这一步,将取决于接下来两周内德国疫情的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民众能否严格执行防疫措施。
-
3月11日,作为柏林主要地标,国会大厦著名的玻璃穹顶已于一天前停止向游客开放。受疫情影响,从3月10日起,德国首都柏林多处地标建筑和文化场所宣布关闭至4月下旬复活节假期结束后。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摄
正如默克尔当晚在其首次就疫情发表的全国电视讲话中所言:“我完全确信,我们将战胜这场危机。但为此将要作出多大的牺牲?我们将失去多少我们深爱的人?问题的答案很大程度上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