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交城:母女传承古老堆绫技艺
-
7月4日,在位于交城县天宁镇的展厅内,解爱英和张姣丽(右)在查看制作完成的堆绫工艺品。
将绫罗绸缎通过艺术手段堆绣,形成具有软体浮雕效果的工艺品,这就是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的传统堆绫艺术。2017年,交城传统堆绫艺术入选山西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60岁的解爱英,是交城传统堆绫艺术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自幼随母亲学习堆绫技艺的她,从高中毕业后就开始从事堆绫艺术创作。她多次参与各类比赛并获奖,其作品还曾亮相深圳文博会。2007年,解爱英创办了交城县天宁旺英手工艺品工作室。
解爱英的女儿张姣丽从小对堆绫艺术耳濡目染。大学毕业后,在母亲的劝说下,学习旅游管理的她专门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课程,力求赋予传统堆绫艺术新的灵感。2010年,张姣丽回到交城,与母亲一同进行堆绫艺术创作。
母女二人的创作思路并不相同。“母亲的作品用色艳丽,花鸟题材比较多;我尝试结合青年人喜好,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交城堆绫中。”张姣丽说。
2012年,解爱英和张姣丽在工作室的基础上,成立了交城县旺英堆绫艺术制作有限公司,培训学员超过100人。同时,她们还积极参与非遗进校园、技艺脱贫培训等项目,让更多人了解堆绫艺术,掌握堆绫技艺。
保护、传承并创新交城堆绫这项古老非遗技艺,是母女俩共同的梦想。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
7月4日,解爱英在位于交城县天宁镇的展厅内绘制图稿。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
7月4日,在位于交城县天宁镇的展厅内,张姣丽展示其设计的堆绫包饰。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
7月4日,在位于交城县天宁镇的工作室内,张姣丽(左一)在制作堆绫工艺品。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
7月4日,在位于交城县天宁镇的展厅内,张姣丽(左)和母亲解爱英交流堆绫工艺品的设计思路。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
7月4日,在位于交城县天宁镇的工作室内,张姣丽(左)与公司员工张艳琴交流制作技艺。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
7月4日,在位于交城县天宁镇的展厅内,张姣丽在擦拭相框。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
7月4日,在位于交城县天宁镇的展厅内,张姣丽在制作堆绫工艺品。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
7月4日,在位于交城县天宁镇的展厅内,解爱英和女儿张姣丽(右)在展示各自的作品。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
7月4日,解爱英在位于交城县天宁镇的展厅内绘制图稿。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
7月4日,在位于交城县天宁镇的工作室内,解爱英在临摹图稿。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
7月4日,解爱英在位于交城县天宁镇的展厅内制作堆绫工艺品。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
7月4日,在位于交城县天宁镇的展厅内,解爱英和女儿张姣丽(右)在展示各自的作品。 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