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广大人民群众便捷共享文化成果
《福州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2015~2017年)》解读
-
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农家书屋2000多个。
福州新闻网4月11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吴晖/文 俞松/摄)日前,经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的《福州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2015~2017年)》(以下简称《规划》),描绘了福州市2015年~2017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蓝图,让我们对福州未来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充满了期待与信心。
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
设施网络建设
根据《规划》,我市将实施《福州市中心城区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县(市)区、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以农村基层和外来务工人员密集区域为重点,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规划和建设,打造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备、覆盖城乡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重点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如完成福州市图书馆新馆建设、海峡文化艺术中心主体建设,加快现有文化设施的改造和基层文化设施的配套建设。整合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实现资源整合、统筹调度、联合服务,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的整体效益。千人占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面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置率和覆盖率、公共文化服务的受益率等指标达到同类城市先进水平。
提高公共文化的供给能力
和服务水平
实施文化惠民活动品牌创建工程。依托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资源优势,总结推广激情广场群众性文化活动、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新福州人歌手大赛、文化惠民·六进、“相约九日台”周末音乐会、低票价公益性演出等品牌项目。
建立福州市文艺创作题材库,以挖掘闽都文化、船政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为重点,鼓励和吸引各地文艺人才进行历史传统题材、地方特色文化题材、重大现实题材作品的创作生产。
实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覆盖工程。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推广和公共电子阅览室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为基础,结合“宽带中国”、“智慧城市”等国家重大信息工程建设,建立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实现数字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实施基层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
整合资源,统筹城乡发展。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实现重心下移、资源下移。
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文化产品生产和公共文化服务。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引入竞争机制,面向市场,采取项目补贴、资助和政府招标采购等方式,通过集中配送、连锁服务等多种方式,将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送到基层农村,有效解决公共文化产品供给问题,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
积极探索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以开放性、均等性、便利性为目标,积极探索信息化、流动性条件下公共文化服务途径,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投入机制
建立公共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公共财政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事业经费支出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人均文化事业经费支出(按常住人口计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安排农村文化专项资金。乡镇(街道)常年公共文化服务经费列入本级政府预算中。各县(市)区应保障每年每个行政村(社区)不少于3万元的文化活动经费。
安排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建立市、县两级扶持文艺创作、拔尖人才奖励专项资金,保障福州市茉莉花文艺奖等文化专项奖的资金。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加大公共财政预算投入的同时,制定鼓励社会组织及个人捐赠、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实施办法。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