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厦门七旬老人传播本土文化 收集200条闽南俚俗语

2016-03-28 10:38:45  来源:厦门日报
  

厦门七旬老人传播本土文化 收集200条闽南俚俗语

  施匡收藏了两百多条闽南俚俗语。

  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邓宁 图/施匡提供)一册囊括两百多条俚俗语的电子书《闽南语方言》,两米多长的摄影作品《厦鼓全貌》,见证了老厦门人施匡对闽南文化的热爱,他用这种方式来展示厦门之美。

  将闽南俚俗语整理成电子书

  1941年,施匡出生于鼓浪屿。或许是早年他乡求学、工作的经历,施匡对生养自己的这片热土有着无法言说的情感。“曾经工作繁忙,退休后有了时间,总想着做点什么。”施匡希望唤起年轻一代对闽南方言的关注。

  作为土生土长的厦门人,闽南方言早已根植于施匡的内心。施匡所收集的俚俗语里,部分虽来自于从小的耳濡目染,但绝大部分要靠日积月累不断收集。

  没事时,施匡总喜欢去老年人扎堆的地方找人闲聊,将听来的每一句俚俗语都记录在本子上。公交车上、街头巷尾都成了他的采集地,“每听到一句,就默念熟记于心”。两年内,施匡收集了两百多条闽南俚俗语。涵盖生活、生产、典故、礼仪等六大类。反复推敲后,施匡还给俚俗语标注上了最简练的普通话注解。不过这个过程,对从事了几十年工科研究的施匡来说有点难。自学了电脑技术,施匡还为收集来的俚俗语设计了封面,制作成电子书《闽南语方言》。打印出几十本后,施匡将《闽南语方言》赠送给同学、朋友及远在菲律宾的亲戚。

  拍摄两幅两米长《厦鼓全貌》

  在施匡位于鼓浪屿的家中客厅墙壁上,挂着两幅长2.4米,宽0.26米的《厦鼓全貌》摄影作品。湛蓝的天空下,是美丽厦门的白墙红瓦和蜿蜒的海岸线。“两幅作品分别拍摄于2002年、2003年,均由十几张照片拼接而成。”施匡介绍了这两幅作品的背后故事。“晴天里,站在日光岩的最高点,以三脚架为轴心,360°旋转拍摄。”那时的摄影工具远没有现在这么先进,每拍一张,施匡的身体都要随着角度的变换而移动。

  拼接的过程更耗费心力。“色调、曝光都要相同,要将十几张不同角度的照片拼在一起,衔接时更要丝毫无差。”这对眼睛有些老花的施匡而言并不容易。仅完成相片间上下对齐这道工序他就用了八个小时。

  施匡给《厦鼓全貌》加装了边框,挂在家中最显眼的位置。朋友们看了都很喜欢,施匡一口气冲洗了几十张用于送人。

【责任编辑:伊宁倩】
您看完此新闻的心情是
  • 鼓掌

    鼓掌

    0人
  • 愤怒

    愤怒

    0人
  • 开心

    开心

    0人
  • 难过

    难过

    0人
  • 惊讶

    惊讶

    0人
  • 恐怖

    恐怖

    0人
  • 点赞

    点赞

    0人
  • 蜡烛

    蜡烛

    0人
相关新闻
  
     
  • 书韵飘香

    这些年,邱孝感曾获得全国优秀儿童工作者、全国十佳辅导员等5项全国性荣誉。让他自豪的是,孙女和孙子也喜欢看书,“书香是最好的传家宝”。

    书韵飘香
  • 声如夏花

    让我们一同在他们的歌声中,感受福州传统十番音乐与阿卡贝拉碰撞出的火花。

    声如夏花
  • 家有“医”靠

    福州市第六医院的吴定,是很多患者眼中的“专属家庭医生”,他和护士何香云两个人,承担着整个医院的家庭病床服务工作。

    家有“医”靠
  • 日新闻排行榜
  • 周新闻排行榜
  • 月新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