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发现商周古窑址 福建制瓷史前移千年(图)
-
从出土的器物残件看,表面的瓷釉仍然有光泽
东南网1月14日讯(记者 谢玉妹)“过去我们谈福建地区烧窑总是说德化、安溪、莆田等,虽然也谈永春,但这次我们在永春看到3000多年前就烧造的原始瓷器,而以前还是没有这个认知的,现在亲临现场看到这些,很感人,非常感人。”1月12日上午,站在永春县介福乡的苦寨坑原始瓷窑址前,中国古陶瓷协会会长王莉英对永春近期这一跨越千年的重大发现一再感慨。
在1月13日举行的“永春县介福乡苦寨坑原始瓷窑址考古专家座谈会”上,来自北京、上海、浙江、江西、河南、湖南等地的19位考古专家们,根据发掘出的原始瓷和窑具,初步鉴定苦寨坑原始瓷窑址的年代为商晚期到西周早期。此次发现将福建陶瓷制造史向前推了千年,也填补了中国原始瓷考古发掘史上的空白。
-
花纹精美的陶瓷残件
陶瓷碎片引出商周原始瓷窑址
苦寨坑原始瓷窑址位于永春县介福乡紫美村,海拔高674米的山坡,当地杂草、灌木丛生,瓷土丰富,具备生产瓷器的物质条件。
早在20世纪80年代,永春县介福乡当地的村民在苦寨坑山地种植芦柑的过程中,便发现一些破碎的陶瓷片,被专家初步鉴定为商周时期的器物残片。这一信息引起各级文物部门的重视,省、市、县考古专家多次到现场进行调查,并确认一处古代窑炉遗迹。2008年至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相关信息第一次被录入国家文物数据库。
经国家文物局审批,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泉州市博物馆组成考古队,进行系统的考古调查、勘探,并于2015年11月下旬至2016年1月中旬实施了苦寨坑原始瓷窑址的野外考古发掘。
“这个窑址保存得很好,没有受到后世的‘干扰’,窑比较小,是早期窑的特征,那时候需要的陶瓷量也不是那么大,烧得东西也比较小。”据王莉英介绍,从发展阶段来看,苦寨坑原始瓷窑有着明显的原始窑炉的特征。苦寨坑原始瓷窑址部分窑顶还清晰可见,可以看到原来窑炉的高度,相对于江浙地区早期发现的多个原始瓷窑,保存得比较完整,甚至从保存完整的窑炉上壁部分可以推断出窑炉原来的高度,而此前这种相关资料是极少的。
-
火膛墙壁上的陶瓷烧制痕迹
填补中国原始瓷考古史上空白
苦寨坑原始瓷窑址发掘总面积235平方米,至今已发现9座窑炉遗迹。窑炉均为地穴式龙窑,由火膛和窑室两部分组成。已清理出的窑炉,一般长约3~4米,宽约1米。窑炉的火膛处左右壁有圆弧状和 “凸”形两种,窑室平面呈长方形。从发掘情况看,几乎所有窑炉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晚期窑炉或人类生产活动的破坏,但大部分窑炉结构保存较好。
考古发掘出土大量陶瓷器标本及一件石器,陶瓷器中绝大部分为原始瓷和窑具。原始瓷器形有尊、罐、豆、钵、纺轮等。器物均采用贴片法分段制作,再粘接而成,多呈灰色或黄白色,胎土大多较细,质地坚硬,也有一部分因火候低致胎质松软。釉多呈青灰、青绿色,部分略偏褐或泛黄。装饰上采用刻划、拍印、戳印、堆贴、镂空等手法,纹饰有弦纹、网格纹、条纹、戳点纹、鼓钉纹、几何纹、云雷纹、水波纹等,还有一系列的纹饰组合,如弦纹、戳点纹、几何纹组合;网格纹、弦纹组合等。
综合各方面判断,专家们将苦寨坑原始瓷窑址的年代初定在商晚期到西周早期,需进一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对窑炉里面各个层位出土的标本的成分,烧成温度等进行完整的、系统的检测,以确定具体的年代。
专家们从所出土的资料,窑炉结构和器物的纹饰等方面研究,得出了对苦寨坑原始瓷窑址的价值较高的评价,称其“填补了中国原始瓷考古发掘史上的空白”。王莉英表示,“希望发掘到更早的窑,也希望比商周的还要再晚一点,到春秋、战国,这样发展脉络就很清晰了,这样对研究福建地区的陶瓷烧造历史是非常有利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
苦寨坑原始瓷窑址出土的陶瓷残件
单一介福瓷土亦可制作陶瓷
另一方面,通过对出土的陶瓷残片进行试验检测,发现,古窑瓷片吸水率较高,平均为13.5%,属于原始陶瓷器。若烧制温度达到970度,则吸水率就能达到8%-10%。
古时候的劳动生产力低下,劳动工具简陋,制陶所用原材料一般是软质料。经过对介福乡周边的高岭土、黑泥和瓷土三种软质料进行检测,发现瓷土的化学成分与古窑瓷片化学成分非常相近,且瓷土在介福当地非常丰富。据考证,介福瓷土由白垩期火山喷发形成,堆积成丘陵状山脉,风化较好的瓷土,制软,易开采,塑性好,易成型。由此推测,古时介福先民所制造出陶瓷正是采用介福瓷土来制作。
据检测,介福瓷土含有伊利石、石英、高岭土和极少长石的混合型矿物,其中,伊利石粘土的含量占三分之一,远远大于高岭的含量,被定名为伊利石型瓷土。伊利石矿物具有良好的塑性,易于成型,能达到降低烧成温度,适用于快速烧成,所以伊利石型原料亦称为节能原料。
通过实验,验证了介福瓷土因富含伊利石矿物,具有良好的塑性、成型性能,可以用单一的介福瓷土来制作陶瓷。此次发现,有利于有关部门和专家对介福瓷土“降低陶瓷烧成温度与独立成瓷”的特性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及运用。
同时,与会专家也对苦寨坑原始瓷窑址的保护提出了各自的想法,普遍认为该遗址范围分布大,有效的保护对展示中国原始瓷的发展情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泉州博物馆馆长陈建中认为,如何保护好苦寨坑原始瓷窑址,是当地政府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各级政府应重视保护,保护过程中,应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经过专家的讨论后,来实施保护方案。”陈建中表示,苦寨坑原始瓷窑址的保护工作已经提上议程。
-
苦寨坑原始瓷窑址发掘总面积235平方米,至今已发现9座窑炉遗迹
-
苦寨坑原始瓷窑址一角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开心
0人 -
难过
0人 -
惊讶
0人 -
恐怖
0人 -
点赞
0人 -
蜡烛
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