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一小区引进环保设备 厨余垃圾分类处理变肥料
福州新闻网12月29日讯 12月21日,本报刊登《榕一小区引进环保机械设备厨余垃圾分类处理变肥料》一文,报道了全省引进的首台“吃”垃圾“吐”肥料的“神器”落户蓝山四季小区一事。记者昨日采访了解到,“神器”运行一周来,已吞下300多公斤厨余垃圾,产生10多公斤肥料,并促使不少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不过,如何能让厨余垃圾处理机持续运行、发挥长效作用,并在其他小区推广,依然是个待解的难题。
100公斤厨余垃圾
可产生3到5公斤有机肥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蓝山四季小区,正碰上拎着一袋厨余垃圾出门的潘明虚依伯,记者跟着他来到了位于10号楼的这间神秘小屋。
在小屋内,记者看到这台白色的厨余垃圾处理机有近2米高,机身左侧贴着的标签上写明了可降解的餐厨垃圾种类:水果蔬菜、各种肉类、鱼和鸡骨、鸡蛋壳蟹壳、面条和谷物等。
工作人员接过潘依伯手中的红色垃圾袋,将厨余垃圾倒进收集桶内,进行分拣。“有时候会有一些塑料纸啊,牛奶罐啊,这些没法分解,都得拣出来。”经过仔细“检阅”,厨余垃圾被倒入厨余垃圾处理机,开始了被转化为肥料的过程。
在场的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办公室主任方垂弘告诉记者:“简单来说,整个处理过程就像是我们平常在家里蒸馒头。厨余垃圾进入机器后,通过温度和菌种的协同作用,并经搅拌,产生化学反应和物理催化,最终变成有机肥。”
方垂弘表示,这台机器一次可以“吃”大约300公斤的厨余垃圾,从消化到出料,大约需要一天时间。为了保证机内菌种的活性,每次出料还必须留一些在机内,让其继续催化。
记者了解到,这台机器的出料率为3%至5%,自20日开始运行一周来,共吞下了315袋居民送来的厨余垃圾,每袋垃圾约重1公斤,共产生了10多公斤有机肥。而这些有机肥已近“走进”居民家中,成了花肥。
- 鼓楼:大手拉小手 护河“益”起行(2022-06-07 16:05:00)
- 福州22户家庭获评2022年省绿色家庭(2022-06-07 07:22:55)
- 福州探索绿色发展的“无废”之路(2022-06-06 08:01:59)
- 厚植生态底色 福州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2022-06-05 08:00:05)
- 公益广告H5丨垃圾分类(2022-06-02 11:47:13)
- 长乐区开展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系列活动(2022-06-02 09:48:40)
- 罗源干群护河爱水热情高,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2022-06-01 08:29:05)
- 夏日垃圾分类指南来啦!掌握重难点,垃圾不分错(2022-05-30 10:15:33)
- 福州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新模式(2022-05-29 07:55:46)
- 福州:幼儿园上演“环保时装秀”(2022-05-27 14:5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