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一都油茶迎来收获季 记者走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探寻增收秘籍
立冬过后,地处山区的福清市一都镇气温降得很快。本是农闲时节,但家家户户格外忙碌。
“忙着收油茶果、榨茶油。”在一都双博茶籽树农民专业合作社,善山村村民何世辉与工友熟练配合,将茶籽粉投入压榨机内。他说,今年自家收获了700公斤油茶果,可以榨出约175公斤茶油,“丰产又增收”!
素以枇杷闻名的一都,近年来重新挖掘祖辈传承下来的优良品种——小果茶籽,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利用荒山宜林种植油茶,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截至2023年已达2万多亩。据初步统计,今年干籽产量可达350至380吨,仅茶果产值就可超千万元。
村民高兴地捧着采摘来的油茶果。记者 石美祥 摄
解地少之困
枇杷林里种油茶
每年11月,驱车行驶在一都山间公路,满眼都是白色的油茶花。走近了看,低矮的油茶树上,挂满了珍珠大小的金色油茶果。
在普礼村的一片山林内,年逾七旬的农民方仁东背着竹篓,手提袋子,不时俯下身采摘茶果。“我家种了6亩油茶树,到目前为止已经摘了一大半,目测能榨出茶油500公斤。”方仁东高兴地说。
跟着方仁东在林内穿梭,你会发现,这并不是一片“纯粹”的油茶林,而是一片枇杷林,种油茶称得上是“见缝插针”。“枇杷在春天结果,油茶在秋天丰收。枇杷树高大,油茶树低矮。两种作物无论是生长周期还是‘身形’都不冲突,种在同一片林子里,一年就有两份收入。”方仁东说。
山地多、平地少的地理特征,长期制约着一都的农业发展。有限土地如何产生更多价值?当地村民经历过一番探索。“几十年前,砍掉野茶树种枇杷,茶油价格上来以后又砍掉枇杷种油茶,这几年才发现一起种才是最优选。”方仁东说。
这种种植模式近些年有了更科学的称呼——“茶果间作”,即在同一片山地上,合理利用空间,同时种植枇杷、脐橙、油茶等作物,实现土地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一都镇党委宣传委员、统战委员陈清告诉记者,“茶果间作”的好处还在于优化植被结构和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油茶林的存在有助于稳固土壤、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前来榨油的村民看到金灿灿的榨油倒入油桶内乐开了花。记者 石美祥 摄
守果小之质
特色鲜明效益高
茶油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著称,具有降脂降压、消炎抗菌、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效。此外,压榨后残余的油饼还可作为护发素原材料、食用菌的培养原料、烟基肥、果树肥等再次利用。近年来,茶油价格“节节高”让越来越多一都百姓重新重视起这颗“身边的果子”。
“一都山茶油品种叫‘珍珠茶’,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品种,它的特点是果实小、产量小,但是油质清澈、色泽金黄、香味浓郁。”一都双博茶籽树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秀忠说,前些年,不少村民也试种过外地的热门专业品种,但综合一都的气候、湿度、土壤等条件,还是土生土长的“珍珠茶”质量最好,也最能体现一都特色。
从开花、受粉到果实成熟,油茶果的生长期长达一年,但管护却相对简单,如此“好养活”也成为农民热衷种植油茶的原因之一。
今年72岁的善山村村民陈以春和老伴收获了250多公斤油茶果,产油50多公斤。“种枇杷要施肥、剪枝、爬高、搬运,以前村里像我们这个年纪的老人早都不干了。油茶树适应性强,耐贫瘠、耐干旱,每年只需锄两次草。”陈以春告诉记者。油茶果有机器帮助去壳,250多公斤果实运到合作社,只要等待3个小时就能变成茶油拿回家卖,非常方便。
如今,加入种植油茶“大军”的有果农、老年人,还有外乡人。来自重庆的刘金成在普礼村承包了一片5亩的山林,专门种植油茶。“按照每年250~300公斤的油茶产量,每公斤售价35~40元,一年就能挣3万多元。”刘金成也感慨,相较于投入的劳动力成本,种油茶性价比很高。
破销售之难
品牌之路正起航
一个农业产业要成规模,光靠种植端热情高涨还远远不够。有了成功的“一都枇杷”发展模式在前,一都镇党委、政府快速嗅到机遇后,在政策扶持等方面快速出手为油茶产业铺路。
连日来,一都双博茶籽树农民专业合作社内机器轰鸣,茶香扑鼻,14名社员分成两班,每天作业18个小时以上,为有需求的村民压榨茶油。“经过翻炒、磨粉、蒸煮、打碎、去水、制饼、压榨、精炼、沉淀等环节,高纯度的茶油才能面世。”张秀忠介绍。
目前,一都共有榨油坊4家,其中合作社1家,已吸引社员70多户,在油茶事业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合作社对接政府了解政策,为农户申领、添置剥壳机、烘干机等设备;另一方面,合作社积极跑市场,申请“福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证”,为产品进入电商平台做好准备。
手拿一瓶包装精美的500毫升“融奕善”小果茶油,张秀忠说,这是合作社最新设计的包装,拟定的品牌名称,专门瞄准高端用户。
成立专业合作社只是一都发展茶油产业的一个环节。福清市农业农村局邀请农业专家为农民传授科学种植技术,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建设农产品加工厂,提高产品附加值。
油茶产业,绿了山头,富了百姓。“油茶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从优良品种的推广到种植技术的培训,从田间管理的指导到市场销售的拓展,政府将始终与农民站在一起,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一都镇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黎伦俊 钱嘉宜)
- 福建三明:“两山”转化绘就两岸融合发展新画卷(2024-11-11 15:03:39)
- 涉及民生保障、乡村振兴、生态建设……福建提前下达一批2025年转移支付补助资金(2024-11-07 09:25:48)
- 闽台携手,古村落焕新颜——罗源县起步镇桂林村乡建乡创纪事(2024-11-07 09:09:29)
- 5002.8万元!福建下达补助资金(2024-11-06 10:58:23)
- 14支省级医疗队将开展巡回医疗(2024-11-01 08:00:34)
- 黄国涛:转型种植油茶 让油茶果变“金果果”(2024-10-28 08:06:44)
- 罗源桂林村:打造花园式菜园风光带(2024-10-26 08:18:40)
- 乡村振兴短剧在闽侯福田拍摄(2024-10-25 08:38:54)
- 闪耀长征路 奋进新征程 | 红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龙洞村实现致富新跨越(2024-10-23 22:23:06)
- 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的重要讲话激励全省干部群众在乡村振兴道路上一往无前(2024-10-21 08:55:59)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