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鲁豫、凌振赫加盟,16集海洋文化系列短视频《听见这片海》即将开播
海的尽头是什么?
眼前的滔滔碧海回荡着“闽在海中”的悠远——闽人也许是思考这个问题的先锋。
南岛语族从这里走向世界,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以这里为起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还是这里。千万年来,闽人思考着,扬着帆、赶着浪,驶向蔚蓝之蓝,在飞溅的浪花中重塑自己的骨骼和血肉,创下爱拼敢赢的传奇。这些传奇在岁月中风干、发酵,成为诗,成为歌,成为篇章,在中国文学世界里绘就鲜亮的一抹蓝。现在,经由镜头再创造,这些蔚蓝的文字又生长成另一重风景。
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共同指导,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联合出品,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卫视中心制作的国家广电总局2023—2024年度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项目:16集海洋文化系列短视频《听见这片海》,于12月20日起在东南卫视、海峡卫视、海博TV、视频网站及福建省重点网络视听平台、福建省县级融媒体中心等网台同步播出,邀你一同遇见风景,遇见传奇,遇见自己。
海,文学的入口处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闽东诗人汤养宗说:“一首诗的入口处也是大海的。”
这位生长于宁德霞浦海边的诗人,深觉自己的生命与灵魂从伟大的蓝色中得到源源不绝的滋养,笔下也因此起了万千波澜。在他之前,还有中国现代作家冰心、中国海洋诗歌奠基人蔡其矫、朦胧诗派代表人物舒婷等;与他同时,有“闽东诗派”“东山诗群”;新生代的,则有刚刚获得“郁达夫小说奖”的年轻作家龚万莹、作家/童书推广人粲然等,都从福建的海中获得了各自的生命体悟,并以不同的文学体裁、表达形式,对这片海进行了描摹。
《听见这片海》首开国内电视界对中国、尤其是福建海洋文学的钩沉、整理和集中呈现的先河。除了以上福建籍作家之外,中国当代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汪曾祺,当代著名诗人海子,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杨牧,“台湾地区民谣之父”胡德夫,作家/新民晚报总编辑缪克构等人的作品,都在“这片海”中有着精到的表达和极具个性的呈现。
打开《听见这片海》,或在诗中徜徉,或入小说里沉醉,或于散文中品味,也可以在音乐中与海共鸣……《听见这片海》以体裁多样的海洋文学为媒介,结合福建丰厚的海洋文化资源,打造一本视觉化的海洋文化读本,为受众提供中国海洋文学飨宴。
海,生活的入口处
“青春到现在,一辈子在盐场。没有大海,就没有盐巴;没有海水,就没有山腰盐场。靠盐工的工资,我盖房子、娶媳妇、培养孩子。做盐很光荣。”
面对《听见这片海》的镜头,泉州山腰盐场东海工区第四单元队长庄秀清缓缓地说。他的话很简朴,和阳光下晶晶亮的盐巴一样,闪着动人的光芒。
这是劳动的海的光芒,粗砺,却饱含着稳重而坚实的力量。除了劳动的海,《听见这片海》还可看到历史的海:东山代笔人黄镇国几十年代写两岸家书八百封,他见证了上世纪两岸从冰封到开放往来时期,一个个家庭的愁与盼、泪与欢笑;生命的海,汤养宗自小看到乡人于汹涌诡谲的浪涛中讨生活、搏出路,他深知蔚蓝不仅孕育生命,也能倾覆生命;此外,还有诗意的海、歌唱的海、鲜甜的海、经济的海……
海边人的生活各种各样。虽然他们目标各不相同,但无不日复一日的坚持着、努力着,散发着微光,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看到他们,也仿佛看到了另一个自己。
《听见这片海》并非山海风光MV,电视创作者首次探索将海洋文学与现实生活相融合,通过对时代题材深入挖掘,聚焦福建沿海人民生活,提炼出日常的“非常”亮点,与大众分享生活美学、人生哲思。此中,可见新时代福建人民“活优富美”、两岸融合发展的各种生活图景,以“海”的多重景象叠加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的福建篇章。
声音,引向海的入口处
“对水藻是细语/对巨风是抗争/生活正应像你这样充满音响/波——浪——啊!”
——蔡其矫《波浪》(节选)
不同于山的静默,海,“充满声响”,这是海的独特魅力,也因此成为《听见这片海》的个性之光。
为了传递海洋文学的意蕴之美,展现海的声音世界的深邃魅力,《听见这片海》创作团队邀请主持人陈鲁豫和电影《长安三万里》中李白的配音演员凌振赫担当声音出演。
“有不少段落是小时候背过的,我曾经烂熟于心。我一度以为自己忘记了,但后来发现文学的力量真是无远弗届,它们已经在我的脑海中烙下非常深的印记。重读时,我往昔的记忆都鲜活了起来。这是一段很奇妙的文学之旅。”陈鲁豫说。
尽管正忙于新书发布,陈鲁豫还是抽空“献声”,在她看来文学、海洋都有着治愈人心的力量,她希望能够通过声音的演绎,把其中的美妙传递给大家。
用声音塑造出放浪形骸又烂漫天真、豪迈不羁又惆怅落寞的“诗仙”一角的凌振赫,也非常高兴接到了“这片海”的邀约。他认为,“这片海”传递出了海的多样性面貌,还有人的喜怒哀乐等复杂情感,是让人的内心归于宁静的节目。
“我真的很希望有更多的人来看这个系列片,不光是为了解福建、了解海,还可以了解自己的人生。”凌振赫说。
陈鲁豫的温柔平和,凌振赫的饱满浓烈,共同演绎出了“这片海”或沉静、或温柔、或辽阔、或深邃、或壮烈的性情,从声音的维度带给人“醉”难将息的审美体验,引领大家更深入地体味海洋文学之美、海洋生活之美。
除了他们的声音演绎,《听见这片海》还特别注重对于海的各种声音的捕捉和呈现。也就是说,除了浪潮之声,海边的市集之声、劳作之声、歌唱之声,都被悉心网罗、收集、交织呈现出“这片海”的壮阔与浩瀚,海边人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的精神品格。尤其,系列片中一集《且听风吟》是独树一帜“声音之海”:东山岛女孩黄舒琪常年捕捉岛上的各种声音,制作“东山岛声音图鉴”,以声音传递故乡的人情厚度、人文魅力。
如凌振赫所说,“这片海”不只有风光,不只有文学,还有生活,还有人生。淌入“这片海”,风景海海,文学海海,人生海海——海的尽头是我。
- 涉及“海上福州”!我国首个以海洋文化为主题的报告正式发布(2024-11-22 10:48:21)
- 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报告发布(2024-11-21 09:12:01)
- 向海而歌丨有海的地方就有福州人!(2023-10-10 10:44:28)
- 专家学者福建聚焦海洋文化 助力地方经济发展(2020-10-30 08:29:07)
- 福建东山岛海洋文化引游人(2020-07-27 15:16:05)
- 金鱼“游”进候机楼 闽韵海洋文化融入福州机场(2015-11-25 07:45:58)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福州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州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州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州新闻网联系。